西安重陽宮——道教全真祖庭
收藏本站
在線咨詢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五 :8:30-17:00
周六至周日 :8:00-17:30
 聯系方式
陳道長:029—84906200

終南山下的一夜修行

 二維碼

來源:中國國家旅游雜志官網2015-12-28


美國漢學家比爾?波特在《空谷幽蘭》一書中說出了一個流傳千年的秘密:在終南山上,有著數以千計的中國現代隱士。該書出版之后,引起了海外學習和研究中國隱士文化的浪潮。時至今日,其影響仍未消除,反而愈見夸張。近幾年來,拿著該書按圖索驥、以期和隱士們來個不期然相遇的游客和記者越來越多。

終南山的道教修行究竟是怎樣一種情形?帶著期待與想象,我們來到位于終南山下、戶縣西部的重陽宮。這里曾經走出了王重陽、趙志敬等高道,并被金庸寫進了《神雕俠侶》。

2016年3月29日6:57 金苗拍攝 

全真派祖庭


重陽宮是道教全真祖師王重陽修道和歸葬的地方,與北京白云觀、山西永樂宮并稱全真派三大祖庭,在金元鼎盛時期有道士近萬人。金庸武俠小說《神雕俠侶》中的全真派,即是以此作為原型,而重陽宮附近也當真有活死人墓。


當我們抵達重陽宮的時候,首先看到的卻是一條筆直的街道,街上熱鬧非凡,有賣服裝的、賣西瓜的、賣熟食的。重陽宮的山門夾雜在一片熙熙攘攘中,門口坐著兩個檢票的工作人員。沒有層巒疊嶂,沒有林木掩映,更聽不到木魚、鐘磬的聲音。我不禁有些失望,再一想,有許多場景,不過是受文學和影視作品影響,自己想象出來的罷了。


山門雖小,進入其中,卻有一股古樸的氣息撲面而來。青磚黛瓦,灰石鋪路,院中古木森森,其中不乏一些名貴植物和蒼勁老樹,靈官殿前面一大一小兩棵小葉黃楊互相依偎,據說是明代正統年間種下的,樹冠寬達6米。


穿過靈官殿旁邊古色古香的耳門,來到殿后,頓時豁然開朗:眼前是一座巨大的兩層重檐山式古建筑,上面掛著數方大牌匾,居中一方寫著“大道光明”,這便是全宮的核心——重陽寶殿。殿前是一方高臺,需拾級而上,臺階中央有類似故宮御路的石雕,雕的是太極八卦和騰云飛龍。大殿正中供奉著祖師王重陽,平時道士們便是在這里做功課。


再往后走,還有大量金元時期的碑刻、一個直徑三十米的圓形金連池,以及富有休閑意味的太極園。遠遠望見一株高聳的銀杏樹,走到近前,發現樹下有“祖師仙塋”。此樹是金大定年間馬丹陽真人為王重陽守墓時植下,距今已有800余年歷史。文革中,墳墓被毀,樹亦枯死,有村民悄悄把散落的遺骸收拾起來,埋入樹底。2005年,王重陽的遺骸被發掘出來,重新安葬,而老樹也漸漸恢復生機。樹的前方修有白云仙祠,供奉王重陽法像。祠前西側有數方石棺,棺面上雕著許多半人半獸的圖案。


整個重陽宮占地將近60畝,呈長方形,除了門前是鎮上街道,三側皆為農田。站在農田外看重陽宮,似乎更能感受它恢弘的氣勢:在一片由玉米林組成的碧綠波濤中,紅褐色的宮墻、金黃色的琉璃瓦以及高高聳立的大殿、寶塔顯得格外突出,儼然是這一帶的地標。據說重陽宮初建的時候也是遠離集市、人跡罕至,只是后來香火鼎盛,終于在此形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村鎮,因為重陽宮是全真祖庭,鎮子便定名為“祖庵”,鎮上還有重陽路、成道宮村。成道宮村因有王重陽成道的宮殿而得名,活死人墓便位于宮中。


重陽宮的兩種夜色


當我們提出希望體驗一下秦嶺的“隱居生活”時,當地朋友便向我們推薦了重陽宮,其中自有道理。秦嶺多道教場所,如老子著《道德經》的地方便位于終南山北麓,但各處的宗教現狀差異很大——東邊一帶多景區,其中的教觀形同商業機構,以斂財為要務;中部的終南山倒是像比爾·波特在《空谷幽蘭》一書中說的那樣,有許多修道者,不過大多深藏山中,尋找不易,車也沒法到達;山麓的樓觀臺等道教圣地已被旅游公司承包,正在“開疆拓土”,其中財神廟最早修成,游客便擠破了腦袋;西部山區的道觀則大多凋零,唯有張良廟保存較好,尚有不少道士,只是路途遙遠,條件艱苦。那位當地朋友曾經帶了一些媒體上山,在道觀中體驗了數天,結果吃了幾天素之后(且廟中一天只有兩餐),一干人等天天叫餓,終于忍耐不住,跑下山去,叫了一大桌子肉菜,大快朵頤。相比之下,重陽宮交通便利,也還比較清凈,是個靜心的好去處。


據重陽宮的住持陳法永道長說,重陽宮在元朝時曾有很多高道,明清時期逐漸沒落,雖然也有道士在此生活,“但影響不大,已被人們遺忘了”。今天的重陽宮“宗教色彩淡,文物色彩濃”,不像樓觀臺、法門寺一類宗教場所成為熱門的旅游目的地。1995年之前,重陽宮尚且不歸宗教人士管理,而是歸文物部門管轄。陳道長有個夢想,希望重陽宮能夠恢復“祖庭”的地位,崇道信道之人能夠常到這里來祭拜、修煉。奈何如今本地信奉道教的人少,村民入廟不肯買門票,喜歡硬闖,甚至為此跟工作人員打斗起來……正說著,有人敲門,說讓我們把廟前廣場上的車輛挪開,因為村民們要在重陽宮的廣場上跳舞。不一會兒,我們聽到了巨大的音樂聲,村民們的夜生活開始了。


天氣炎熱,但廟中古木眾多,入夜之后倒是十分清涼。九點鐘,廟里的人基本都休息了,我在廟中四處行走。廟的前半部分已被震天的音樂聲充斥,走到重陽寶殿后才安靜了下來。此時,只有一鉤上弦月掛在東邊的天空中,發出淡淡的幽光,草叢中有不知名的蟲子在叫,廟后方有個村子正在放露天電影,影像投射在半空中,影影綽綽的,對話聲隱約可聞……此情此景像極了朱自清《荷塘月色》一文中的情形,可以讓人盡享獨處的妙處,“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span>


最后的清修地


早上5點多,我被起碼十幾種不同的鳥叫聲吵醒。未幾,隱約傳來敲銅磬的聲音,道士們開始做早課了。如鉤的月亮尚在天邊掛著,來到重陽寶殿中,只見幾個道人配合默契,有的敲木魚,有的敲銅磬,有的念經文,十分專注。我繞到殿后,大殿屋檐下不時有鳥雀前來駐足、打鬧,更襯得這早晨的重陽宮清幽無比。


飯后,我到碑林轉了轉。重陽宮中有碑石40余通,其中31通在大廳中統一存放,是重陽宮的鎮宮之寶,包括王重陽及七真畫像碑、王重陽手書《無夢令》,也有皇家圣旨碑、書法名家作品,碑文內容大體反映了重陽宮乃至全真教創立、發展和衰落的歷史。尤為難得的是,其中5通還是蒙漢合刻碑,上有失傳的古蒙文(又稱八思巴文),放眼全國,此類碑刻亦不過20余通。


陪同的道士特別推薦了其中兩通碑文,說是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的真跡。聽到趙孟頫的名字,我不禁多看了兩眼。


史載,南宋滅亡后,元世祖忽必烈下令“搜訪遺逸于江南”,趙孟頫身為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之后,自然也在搜訪的名單上,并受到新政權的種種禮遇。后來,趙孟頫接受了元朝的任命,出任兵部郎中,并一路升遷,做到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官居一品,名滿天下”。特殊的身份和特殊的經歷,導致他的一生充滿了各種矛盾與尷尬,史學界至今留有諸多爭議。其書法作品雖然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但是許多人“薄其人遂薄其書”,評價并不統一。我早些年學習書法,對趙體情有獨鐘,一位前輩聽說后,不禁露出惋惜的神情,說:“趙孟頫這個人……你還是學習顏體吧?!贝藭r見到趙體真跡,竟不知如何評價是好。


其實,對于重陽宮的興衰,同樣是難下判斷。它在金元時期走向繁榮的巔峰,自然與蒙古政權的支持分不開。元朝一亡,重陽宮也就迅速地衰敗了。觀中的介紹材料上寫著:重陽宮起于金,興盛于元,衰于明,毀于清。這何嘗不是整個全真教的發展過程。有趣的是,王重陽本人是抗金的,而他的弟子丘處機接到元世祖成吉思汗的召令后,回答道:“伏聞皇帝天賜勇智,古今絕倫,道協威靈,華夷率服?!薄扒罢吣暇┘八螄鴮艺俨粡?,今者龍庭一呼即至?!比缃?,他和丘處機共處一廟,碑文和趙孟頫的碑刻放置一處,歷史的吊詭于此體現。


一個月前,我一位有志于修道的朋友曾來到終南山,在本地道友的帶領下上山尋訪,所見所聞令他感慨良多。近幾年,隨著終南山隱者的話題被一再提起,越來越多的游客和媒體走入山中,打算一探究竟。對一些人來說,這些隱修者跟深山的珍禽異獸、桃源中的土著人家一樣,是用來滿足窺探欲的。當他們發現這些修行者既不長髯飄飄,也不羽扇綰巾,甚至像平常人一樣使用著現代用品的時候,難免會大失所望,甚至有上當受騙的感覺。如今,秦嶺周邊也越來越熱鬧起來,想靜心修煉已是一種奢求。倒是這重陽宮,身處鬧市當中,卻清清凈凈,成了難得的靜修之所。


(節選自《微觀秦嶺 一座山脈的世界觀》一文。作者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