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重陽宮——道教全真祖庭
收藏本站
在線咨詢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五 :8:30-17:00
周六至周日 :8:00-17:30
 聯系方式
陳道長:029—84906200

王重陽與全真道祖庭——重陽宮

 二維碼

作者:新豐醉翁(劉榮慶)2012-08-03


中國道教全真派的三大祖庭之首,“三仙功法”創始人、道教全真道祖師王重陽早年修道和“遺蛻”(葬骨)之地——西安戶縣祖庵鎮重陽萬壽宮,最近(編者注:1992年3月1日新華社通稿)經過整修,正式對旅游者開放。


戶縣祖庵(重陽萬壽宮)對中外游客開放后,去那里尋找道教全真教之根,摩挲重陽宮碑林書畫詩文里厚重底蘊,徘徊于王重陽“活死人墓”地的草木之間,放飛思緒空間,對中國本土宗教文化當會有另一番省悟。


王重陽的文化符碼,比金庸筆下打打鬧鬧的小說情節,要深沉得多。在一個封閉保守的傳統文化“容器”里,光解開活人與死人對立相因的辯證法,也是困惑重重的。


王重陽(1113—1170),原名中孚,字允卿,又名世雄,字德威。北宋末京兆咸陽(今陜西咸陽)大魏村人。出生于“家業豐厚”的富裕家庭。任氣好俠,不治家業。早年為儒生,善屬文兼擅騎射,曾于金熙宗天眷年間應過文、武試,得中文、武雙舉人。他“痛祖國之淪亡,憫民族之不振”,有拯救民族危難之志。但由于南宋政權孱弱,茍且偏安,置北方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于不顧,王重陽的抱負無法施展。金正隆四年(1159),王重陽鑒于“天遣文武之進兩無成焉”,聲稱于甘河(西安戶縣境)遇異人,授以內煉真訣,憤然辭職,棄妻離子,悟道出家。金大定元年(1161),在南時村挖穴墓,取名“活死人墓”,又號“行菆”(今成道宮),以方牌書“王害瘋”(即瘋子)靈位掛其上,居于其中,潛心修持兩年。他在《活死人墓贈寧伯功》詩中說:“活死人兮活死人,風火地水要只因。墓中日服真丹藥,換了凡軀一點塵?;钏廊速饣钏廊?,活中得死是良因,墓中閑寂真虛靜,隔斷凡間世上塵?!钡谌?,功成丹圓,遂遷居劉蔣村(今祖庵)。在終南山一帶修道、布道期間,改名嚞,字知明,道號重陽子,故稱王重陽。


王重陽精研道學哲理,以《道德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孝經》為全真道徒必修的經典。他不尚符箓,不事黃白,也不信白日飛升之說,以修煉內丹為成仙證道的手段,強烈主張修道須出家,除情去欲,忍恥含垢,苦行苦修。其修煉之法重在“清靜”與修心(內修精神即修性兼修命),所謂“人心常許依清靜,便是修行真捷徑”;真行即外修,以濟世度人。由于堅持“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以“三教圓通,識心見性,獨全其真”為宗旨,故名其教為全真。王重陽將古人養生之學融會貫通,創造“內丹術”——天、地、人三仙大法,為中國養生學和氣功醫療學做出了重大貢獻。他為民眾伸張正義,治病救人,所寫《易演冊》,反映其中年對周易、相術、自然的一種深入省悟與闡述。如對本命年(“命犯太歲”)、“苦情痣”(脖子后面正中央一寸范圍內位置的痣)等的詮釋,并非純屬迷信。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在沒有科學的時代,迷信就是科學”。王重陽在當時倡導的天人合一、萬類平等、以人為本、以和為貴、尊道貴德、克己利人的思想,即使在今天都有著積極的價值。王重陽著有《重陽全真集》、《重陽教化集》、《重陽立教十五論》、《分梨十化集》等和傳道詩詞約千余首,均收入《正統道藏》。


傳統道教自南北朝寇謙之、陸修靜改革,歷隋、唐、五代,至北宋末年,已呈頹勢。姬志真在《重陽祖師開道碑》中說:“……順世污隆,乘時步驟,去圣愈遠,靈光不屬。波瀾既蕩,異派爭流,枝葉方聯而紛華竟生。散無名之大樸,遺罔象之玄珠,忘本迷源,隨聲逐色。正涂壅底,道間荒涼。由是圣人復起,究天元一氣之初,洪造更新,應歷數萬靈之會,天挺神授而力拯頹網,祖建宗承而載維新紐、棄華摭實,授溺錄迷。革弊鼎新而玄關復啟焉。重陽祖師乃其人也?!?王重陽以新的宗旨、修持方法,創立全真道,進行了中國道教史上最重大的一次改革。


劉蔣村重陽萬壽宮在金代即有“天下祖庭”之稱。王重陽弟子丘處機受到元太祖的器重,全真教在北方愈益興盛。元太宗十年,重陽萬壽宮南接秦嶺,北臨渭水,東傍澇水,西以白馬河為界,下院別業橫跨今周至、戶縣兩縣9個鄉鎮。重陽宮鼎盛時期,殿堂樓閣宮院計房屋5048間,道士近萬人,“道兵”3000人。玉皇閣高60余米,雄偉壯觀。


西安重陽萬壽宮為全真教祖師王重陽的開山祖庭,與王重陽弟子所建的北京白云觀、山西芮城永樂宮,合稱道教全真派的三大祖庭。


歷盡兵燹戰火,“全真道祖庭”重陽宮,至今仍留存靈官殿、祖師殿兩座,玉皇殿遺址一座。宮內千年銀杏樹、姊妹黃楊樹、響音碑、石河、石盆、祖師腳汗石、金龍、金鳳等文物,其觀覽、研究價值頗高。重陽宮原存碑石散棄露天,1962年收集遷至原玉皇殿舊址,成為“祖庵碑林”。1973年建房11間,對碑林予以保護。 “祖庵碑林”收集、陳列道教全真教石刻文物80余通(件),大多數為螭首龜跌或方趺,其中碑石55通,含著名金、元石刻《全真教祖碑》、《重陽祖師仙跡記》、《十方重陽萬壽宮記》等31通,比較詳盡地反映了重陽宮和道教全真派發展起落軌跡、全真教與金元社會政治發展的緊密關系及有關寺院經濟的狀況?!稓夤γ卣Z碑》等所記載的全真教修煉方法,為研究道教文化和中國傳統醫學提供了翔實的資料,堪稱中華民族的國粹,已引起體育界、醫學界、人體科學界的廣泛關注。元代皇帝圣旨碑七通,其中五通以巴思巴文、波斯文和漢文合寫而成,是研究中國少數民族史、中外文化交流史的重要實物資料;“對于研究元代文獻譯名的還原及演變,尤其具有重要價格,對于古代蒙古語言的研究也是珍貴的第一手資料”。唐吳道子戲筆碑、重陽畫像碑、北七真畫像碑,元代名書法家商挺、楊奐、姚遂、宋勃、王磐、李道謙、孫德烴等撰書的道行碑等,特別是趙盂俯所書《大元敕藏御服碑》、《孫真人道行碑》,乃是中國書壇瑰寶。


大祖庵碑林” 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保護單位。


王重陽金大定七年(1167年),獨自乞食,東出潼關,前往山東昆崳山(今山東牟平縣東南),在文登、寧海、登州(今蓬萊)、萊州(今掖縣)諸地建立三教七寶會、三教金蓮會、三教三光會、三教玉華會、三教平等會,傳布全真道。他善于隨機施教,長于以詩詞歌曲勸誘士人,以神奇詭異驚世駭俗。收馬鈺(馬丹陽)、孫不二(女)、譚處端、丘處機、劉處玄、王處、郝大通七人為徒(世稱“北七真”),并制定道士出家制度曰“全真”。金大定十年(1170年)王重陽率馬丹陽、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四徒返關中途中,卒于大梁(今河南開封),歸葬于終南山北麓劉蔣村故庵之側。陵園建有廣庭,額書“祖庭”。金章宗承安二年(1197),請額名靈虛觀。金天興(1232—1234)間,遭兵燹。元太宗八年(1236),尹志平重新草創。十年(1238),李志常奏請得旨改靈虛觀為重陽宮,命于善慶等率徒大力營修擴建。從太宗十二年起,經約十年,“雄宮杰觀,星羅云布于三秦之分矣,其祖庭制度,為海內琳宮之冠”。蒙古乃馬真后三年(1244),降璽書“增以重陽萬壽宮”。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封為重陽全真開化真君;至大三年(1310)又加封為重陽全真開化輔極帝君。全真道尊為北五祖之一。


王重陽在組織上、理論上為全真道的興盛發展奠定了基礎。王重陽死后歸葬祖庵,大定十四年(1174年)馬丹陽與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守師墓二年分手,又獨守祖庵十年,在大門書寫“祖庭心死”示志。此后,馬丹陽周游陜、甘布道。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在金廷詔禁道士游方后,返故鄉山東傳教,托關中事于丘處機。丘處機(號長春子)潛修于陜西龍門山,形成龍門派。丘處機正式建立全真道后,尊王重陽為教祖,并說服成吉思汗罷兵止殺,挽救蒼生于危難,使得全真派更加風行天下。正因為受到元朝皇室尊崇,全真教的活動中心也固定到首都大都(今北京),建立了太極觀(后易名長春宮),并成為道教全真派的最高殿堂。


題解  此文原題《全真道祖庭重陽宮整修開放》,經中新社以通稿于1992年3月1日發海外,署名劉榮慶。收入本書《從新聞洞跳進又跳出》卷時,作者做了較多充實、修改?!拔幕蟾锩睍r期,王重陽墓墳被掘,靈骨被拋,好心的祖庵北村村民趙茂忠偷偷將靈骨撿回虔誠掩埋。1997年陳法永道長受中國道教協會委托重修重陽宮時發現重陽祖師靈骨線索。2005年,趙茂忠將王重陽靈骨交回重陽宮。2009年11月18日,由中國道教協會主辦,陜西省道教協會、北京白云觀、香港青松觀 、戶縣重陽宮承辦的道教全真教創始人——王重陽靈柩安奉大典在戶縣重陽宮舉行。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國家宗教局副局長齊曉飛,省政協副主席張偉等出席典禮并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