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重陽宮——道教全真祖庭
收藏本站
在線咨詢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五 :8:30-17:00
周六至周日 :8:00-17:30
 聯系方式
陳道長:029—84906200

金末全真高道范圓曦生平事跡考  趙衛東

 二維碼
作者:趙衛東來源:《中國道教》 2010年第6期


  丘處機帶領十八弟子離開山東后,在留守山東的全真高道中,最著名的就是郝大通高徒普照真人玄通子范圓曦。范圓曦,號玄通子,寧海人,生于金大定十七年(1177)。他幼時即顯示出與眾不同的品格,據宋子貞撰《普照真人玄通子范公墓志銘》記載,其特異之處主要有兩點:一是“性有夙慧,能記始生時事”。①一般人五歲方能記事,而范圓曦剛出生就能記事,他若不是天生異稟,那就是宋子貞神化其說了。二是“少嘗見屠豕,遂不茹葷”。②即范圓曦因少時曾看過一次屠戶殺豬,從此之后就不再吃葷。這暗示著范圓曦天生就與道有緣,其后來出家修道為宿緣所致。與全真七子以及金元之際的其他全真高道一樣,范圓曦還是一位至孝之人,宋子貞云:“居母喪,露處墓側,父喪,具兇服日一往,雖大風雨不避?!雹鬯巫迂憶]有說明其父母去世的時間,所以無法推測范圓曦守孝時年齡幾何,但很可能是他出家以前的事。若真是這樣,那么,范圓曦在出家之前就已經父母雙亡。而且,通過這一記載,還可以看出范圓曦是一位孝子,他之所以成為一位孝子,很可能是受到了儒家孝道思想的影響?!镀照照嫒诵ㄗ臃豆怪俱憽酚衷疲骸坝讟I儒,喜涉獵書傳,務通大義而已?!雹芘c過去幾乎所有的士子一樣,范圓曦自幼以儒為業,其父母希望他將來能金榜題名,光宗耀祖,而他對此卻并不感興趣,他雖“喜涉獵書傳”,但僅“務通大義而已”。


  金承安元年(1196),范圓曦拜郝大通為師,為全真之學。對于他出家的原因,現存史料沒有交待,但根據他出家前的表現推測,可能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父母去世對他產生了影響。剛才提到,范圓曦的父母很可能在他出家前就去世了,父母去世之后,他成為無依無靠之人,當然也不用再在家盡孝道,這對他決定出家產生了重要影響。二是當時寧海一帶的全真道氛圍對他產生了影響。寧海是王重陽創立全真道的重要根據地,在全真七子中,有五位是寧海人,即馬鈺、孫不二、譚處端、王處一、郝大通,而且寧海最靠近昆崳山,馬鈺、丘處機、郝大通等東歸之后先后在此傳道,具有濃厚的全真道氛圍與堅實的信仰根基。自幼受此影響與熏陶,對范圓曦下決心出家修道產生了很大作用。郝大通自金大定十三年(1173)以后,一直在河北沃州、真定一帶修道,“明昌初,東還寧?!雹?,其后他主要在寧海一帶傳道,《金蓮正宗記》卷五《廣寧郝真人》云:“自明昌后,復歸東州,別建琳宇,多度門眾,預于三年以前,命匠者鑿為地宮,甃之以甓,日凡一往,偃息其中,告之曰:‘臘月三十日打算?!缡侨?,法體康健,語門人曰:‘師真有蓬萊之約,吾將歸矣?!杂櫯P而返真,正當臘月三十日也,享春秋者八十有四?!雹藓麓笸ㄏ墒庞诮鸪鐟c元年(1212)臘月三十日,從東歸至仙逝,他在寧海一帶傳教二十多年,其間“多度門眾”,其佼佼者有王志謹、范圓曦等。范圓曦出家之時,孫不二、馬鈺、譚處端已先后仙逝,當時劉處玄、王處一、丘處機、郝大通還在世,而按照當時的情況,劉處玄為全真掌教,又曾被金章宗宣召,王處一更是五次被宣,丘處機也曾于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被金世宗宣召,這幾個人的聲譽與地位都在郝大通之上,而范圓曦為什么偏偏拜郝大通為師,不去拜劉處玄、王處一或丘處機為師呢?原因其實很簡單,范圓曦出家時,劉處玄居萊州靈虛觀,王處一居圣水玉虛觀,丘處機居棲霞太虛觀,而當時在寧海傳教的只有郝大通,范圓曦就近拜郝大通為師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


  范圓曦拜師郝大通之后,深受郝大通的器重,《普照真人玄通子范公墓志銘》云:“年十九,從郝太古學為全真,太古深器之,潛授秘訣,且屬以觀事,常住多羨余幾十萬緡,聽其出入不問?!雹吆麓笸ú粌H私下里授予他修煉秘訣,而且還讓他負責管理道觀,把道觀節余的幾十萬緡錢財全權交給他管理。郝大通仙逝之后,其他道眾貪圖其管理的錢財,欲謀害于他,范圓曦得知此事,笑著說:“吾為眾守耳,何至如是?”于是就把庫房鑰匙交了出來,離開了所住道觀,來到膠西修煉。在膠西,他“屏絕世慮,自閉環室中,究其所謂精氣神之學”。⑧修煉了大約一年后,范圓曦又遷往密州傳道,不久就獲得了當地人的敬信。隨后發生的一件事情,使范圓曦名聲大振?!镀照照嫒诵ㄗ臃豆怪俱憽吩疲骸柏懙v初,紅寇起,東海富人多以財寶寓公。城破寇入,公度不可保,乃盡出所有以啖渠帥,老幼獲免者甚眾??芡?,遺民奉公為主,復為城守。先是有詔能完復一州一縣者,各就拜其州縣長官,已而命下,公力辭之曰,道人得此安用?改賜普照大師、本州道正,受之?!雹嵋陨纤f的“紅寇”指的就是楊安兒領導的紅襖軍,“紅寇起”指的即是楊安兒起義。


  金貞祐二年(1214),金統治者任命仆散安貞為山東路統軍安撫使討伐義軍,楊安兒兵敗,與汲政等乘舟入海,在逃亡岠嵎山的路上被舟人曲成等擊之,落水而死。這次紅襖軍起義事件,前后持續很長時間,對山東半島影響巨大。就在楊安兒起兵的同時,李全、李福兄弟二人也在濰州、安丘、臨朐一帶起義,而劉二祖、彭義斌也積極起來響應,影響范圍幾乎遍及金之東南部,而山東膠東的登、萊、寧海三州更是首當其沖,不僅三州百姓深受戰亂之苦,而且全真道也因此受到嚴重損失,大部分宮觀在這次事件中被毀。高曄撰《玄都觀碑》云:“貞祐之際,煙塵澒洞,冠服流離,數載之功,一時俱廢矣?!雹忸U志真撰《濱都重建太虛觀記》云:“貞祐之末,車騎南遷,兵塵蔽野,勢移陵谷,昆岡火熾,人物殆盡。觀之所有,俱掃地矣?!?1史志經撰《靈虛觀碑》云:“貞祐甲戌,□□流行,例為灰燼,唯正殿壇墠獨存,道流亦□之四方?!?2高志樸撰《萊州朱橋重建太微觀記》云:“厥后遇金季之兵,一炬焦土?!?3焦養直撰《寧海州紫府洞白石神像記》云:“貞祐末,山東大亂,道侶散亡,庵亦隨廢?!?4以上說明,貞祐年間,玄都觀、太虛觀、靈虛觀、太微觀、東華觀等都曾在兵火中被毀,而以上道觀皆為當時著名的全真道觀。比如,玄都觀在山東寧海范園,為馬鈺東歸后所建;太虛觀在山東棲霞,為丘處機東歸后以故居為基所建;靈虛觀在萊州武官莊,為劉處玄東歸后以故居為基所建;太微觀在萊州,為劉處玄所建,觀額為金章宗召見劉處玄時所賜;東華觀在昆崳山紫金峰,為馬鈺東歸后所建。據陳時可撰《長春真人本行碑》記載,就在這次事件中,丘處機曾經出面幫助仆散安貞招撫起義軍,其云:“貞祐甲戌之秋,山東亂,駙馬都尉仆散公將兵討之,時登及寧海未服,公請師撫諭,所至皆投戈拜命,二州遂定?!?5后來,有人以此為據指責丘處機幫助金統治者鎮壓義軍,實屬無謂,從以上所舉這次事件對全真道發展的影響可知,丘處機當時所為完全是出于一位宗教家的情懷,是為了拯救百姓的生命和避免全真道宮觀在戰火中被毀才這樣做的。就在這件事發生時,范圓曦所在的密州正處于戰爭的核心地帶,他出于一位全真道教徒的濟世情懷,以財物向義軍首領疏通,使“老幼獲免者甚眾”,不僅贏得密州地方百姓的尊敬,而且還獲賜“普照大師”之號,并被任命為密州道正。


  此事之后,山東并沒有就此安定。在這種狀況下,范圓曦離開了山東?!镀照照嫒诵ㄗ臃豆怪俱憽吩疲骸吧綎|益亂,由東平入覃懷,登太行,下遼山以達邢臺。時邢臺已歸命,遂屬國朝(指元朝)。尋遷趙州,筑環堵不出。居一歲,聞丘長春奉詔南下,詣謁于燕山,大蒙印可,俾充河間真定等路道門提點?!?6以上記載說明了兩件事:其一,離開山東之后,范圓曦來到覃懷、太行、遼山、邢臺、趙州等地活動,以上地區皆屬河北,他之所以來此傳道,有可能是為了完成乃師郝大通的志愿,也有可能是想追隨乃師的足跡。因為,自金大定十三年(1173)至明昌初年(1191或1192),在近二十年時間里,郝大通主要在河北沃州、真定一帶修道和傳教,可以這樣說,全真道在河北的根基,是由郝大通奠定的。范圓曦這次到河北傳教,與郝大通曾在此修道和傳教有必然的關聯。其二,范圓曦曾經去拜謁過丘處機,并被任命為河間、真定等路道門提點。雖然宋子貞沒有明言范圓曦拜謁丘處機的時間,只是籠統地說“聞丘長春奉詔南下,詣謁于燕山”,通過上下文實際上可以看出,這次拜謁發生在丘處機由西域東還之后。丘處機西行途中也曾經過燕山,因為其曾有詩云:“旌旗獵獵馬蕭蕭,北望燕山度石橋。萬里欲行沙漠外,三春遽別海山遙。良朋出塞同歸雁,破帽經霜更續貂。一自玄元西去后,到今無似北庭招?!?7但是,當時是元太祖十五年、金興定四年(1220)二月,此時丘處機尚未見到成吉思汗,也尚未獲取管理天下道教的授權,所以沒有權利讓范圓曦擔任河間、真定等路道門提點。因此,從丘處機讓范圓曦擔任河間、真定等路道門提點這件事可以確定,他們這次會面應該在丘處機回到燕京之后。而后面所說的“武仙之變”發生在金正大二年(1225),而丘處機返回燕京在元太祖十八年(1123),李道謙《七真年譜》云:“癸未,長春真人年七十六。是歲三月七日,得旨東還,賜號‘神仙’,俾掌管天下道門,大小事務,一聽神仙處置,他人無得干預;宮觀差役,盡行蠲免,所在官司,常切衛護。六月,抵豐州。八月,至宣德州?!?8第二年初,丘處機才入住燕京大天長觀。因此,范圓曦拜謁丘處機應該是在元太祖十八年(1223)丘處機東歸途中路經燕山時。


  范圓曦任河間、真定等路道門提點大約一年多后,因“武仙之變,挈徒走泰山”。19“武仙之變”即是指金正大二年(1225)武仙殺死史天倪反蒙歸金之事20,當時整個河北皆陷入戰事之中,范圓曦為避亂而帶領弟子們回到山東泰山。第二年,即金正大三年(1226),“東平大行臺嚴公迎修上清萬壽宮,署道教都提點,時遣人候起居,或就諮訪,禮意勤縟,莫與為比。公亦論列利害不屈,左右行臺之政,多所裨益?!?1嚴實22請范圓曦主持上清萬壽宮在金正大三年(1226),對于此事還有兩個證據:其一,《全真觀記》云:“上清萬壽宮甲山東,切宮之西壖即巷,巷西即玄通普照惠和真人范公疇昔環堵尸居之地也?!?3其二,陳垣編纂《道家金石略》收金正大三年、元太祖二十一年(1226)嚴實請求敕封范圓曦并請其住持上清觀的疏文,可能當時元太祖并沒有準封,直到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174),范圓曦才被敕封為“玄通普照惠和真人?!?4嚴實同時還聘請了崔道演的弟子張志純作為范圓曦的副手,杜仁杰撰《泰安阜上張氏先塋記》云:“東平嚴武惠公以寧海范普照住持萬壽上清宮,輿議以謂,治軍民如武惠,掌道教如普照,可謂無前矣,必得峻潔知辦如張志偉者以貳宮政,斯可矣。至三謁然后惠然。居無幾,廢者興,缺者完,惰者勤,慢者敬,凡所應用,無一不備,僉曰稱哉。已而驛稟朝廷,賜號崇真保德大師,授紫衣,緣以金襕,報之也?!?5顯然,當時張志純也得到了敕封,賜號“崇真保德大師”。對于嚴實與范圓曦這段交往的詳細情況,張廣保著《金元全真教史新研究》一書已作了探討,在此不再贅述。26


  范圓曦在東平上清萬壽宮居住了十二年,蒙古太宗窩闊臺九年(1237),“宮事稍就緒,乃東游海上,謁太古祠,及一覲先壟,徑詣真定筑太古觀,又修趙州之天寧觀,時時往來其間”。27離開東平上清萬壽宮之后,范圓曦再次循其師郝大通以往的行蹤游歷各地,首先是來到寧海,拜謁太古祠,接著又再次來到河北真定,在郝大通當年修煉的地方建造了太古觀與天寧觀。元好問撰《太古觀記》云:“歲丁酉,師之高弟范煉師自東原來,裴回遺址,有復修之意,而未暇也。幕府參佐趙侯國寶之夫人冀氏,出奩中物,直百金,起中殿堂廡齋廚,下及用器,無所不備,堂眾歲費,亦時給之?!?8丁酉年即蒙古太宗窩闊臺九年(1237),看來范圓曦這次至山東寧海逗留時間并不長,很快他就到了河北趙州,在趙國寶夫人冀氏的資助下,重修當年郝大通居住過的太古觀。對于修天寧觀之事,元好問撰《太古堂銘》云:“廣寧全道太古真人寧海郝君初入道,習所謂以苦為樂者,塊坐趙州南石梁之下六年。羽化之后,高弟范煉師復來趙州筑環堵而居之,官吏士民請住州之天寧觀。后十年,真定幕府參議趙振玉起堂于天寧,名之曰太古,左司郎中賈道成因立真人像于中,使其徒事之。真人平生篤于大易之學,其以古道自期者蓋天性然。余嘗讀《太古集》,見其論超詣,非今日披裘擁絮、囚首喪面者之所可萬一。癸卯冬過慶源,館煉師所居,乃為作太古堂銘?!?9可見癸卯歲即蒙古乃馬真后二年(1243),此時范圓曦仍然在河北趙州,居于天寧觀。


  范圓曦在河北趙州天寧觀一直居住到蒙古定宗貴由三年(1248),“戊申,朝命加賜玄通廣濟普照真人,牢讓不受。是歲游關中,祀重陽祖師于終南,秦隴帥太傅國公素蹇傲,未嘗下士,見公不覺膝屈,三返致疏,請提點重陽萬壽宮。公辭以年老,不任應接,帥檄關吏不令出,公不得已為之住持。才半載,假以行緣諸方,復還真定?!?0戊申歲即蒙古定宗貴由三年(1248),范圓曦于這一年離開河北來到陜西關中,祭祀王重陽于終南山重陽萬壽宮,被當地官吏強行留任重陽萬壽宮住持半年后,又回到河北真定。蒙古海迷失后元年(1149)十月二十五日,范圓曦仙逝于河北大名,享年七十二歲。仙逝之后,其弟子王裕中等將其靈柩運回東平,于第二年二月二十五日葬于東平上清萬壽宮之翛然堂。對于范圓曦的為人及其在當時的影響,宋子貞曾有過詳盡而中肯的評價,其云:


  公為人開朗尚義,汲汲于濟物,而疾惡之心太重,若將有志于世者。閑暇談笑,亹亹可愛,一有不合,則面折力爭,雖毫發不貸。要之胸中無滯礙,故言雖切直,人不以為訐。與人交必盡誠,振乏急難,輕財如糞土。樂從士大夫游,汴梁既下,衣冠北渡者多往依焉。尤邃于玄學,神怪幻惑之術,略不掛口。其嘗受戒箓稱為門弟子者,不可勝計。四方請益之士多乞為歌詩,及其手字,公布紙落筆動數百幅,殊不致思,而文彩可觀,得片言只字,皆藏之什襲,以為秘寶。所至之地,則候騎絡繹,幢蓋塞路,馬首不得前,自郡守縣令而下莫不奔走致敬,北面師事,其為時所重如此。31


注:


①②③④?。ㄔ┧巫迂懽镀照照嫒诵ㄗ臃豆怪俱憽?,陳垣編纂《道家金石略》,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第502頁,第503頁。


⑤ 《甘水仙源錄》卷二《廣寧通玄太古真人郝宗師道行碑》,《道藏》第19冊,第739頁。


⑥18 《道藏》第3冊,第364頁,第386頁。


⑦⑧⑨?。ㄔ┧巫迂懽镀照照嫒诵ㄗ臃豆怪俱憽?,陳垣編纂《道家金石略》,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第503頁。


⑩11121314 王宗昱編《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11頁,第12頁,第18頁,第22頁,第43頁。


15 《道藏》第19冊,第734頁。


16192127?。ㄔ┧巫迂懽镀照照嫒诵ㄗ臃豆怪俱憽?,陳垣編纂《道家金石略》,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第503頁。


17 李志常述《長春真人西游記》卷上,《道藏》第34冊,第481—482頁。


20 參見《金史》卷一百十八《武仙傳》。


22 參見《元史》卷一百四十八《嚴實傳》。


232425 陳垣編纂《道家金石略》,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第729頁,第611頁,第497頁。


26 請參見張廣保著《金元全真教史新研究》,香港青松出版社,2008年版,第414—418頁。


28293031 陳垣編纂《道家金石略》,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第482頁,第483頁,第503頁。


(作者單位:山東師范大學齊魯文化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