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重陽宮——道教全真祖庭
收藏本站
在線咨詢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五 :8:30-17:00
周六至周日 :8:00-17:30
 聯系方式
陳道長:029—84906200

李光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堅持道教中國化方向

 二維碼
作者:李光富來源: 中華文化學院2017年9月6日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堅持道教中國化方向


  中國道教協會會長 李光富


(中華文化學院 2017年9月6日)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各位專家:


  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受邀參加今天的論壇,與諸位同仁和專家學者一起,共同探討“中華文化與宗教中國化”問題。下面,我結合道教界學習貫徹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精神和道教工作實際,談談如何道教弘揚優秀文化和堅持好中國化方向:


  一、植根中華文化,因應社會發展進行“自我調適”是道教的優良傳統


  習總書記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講話中明確指出:“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支持我國宗教堅持中國化方向?!钡澜套鳛橹袊辽灵L的宗教,雖然不存在本土化的問題,但也應堅持發揚傳統、適應時代,為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作出貢獻。


  一是努力把道教教義同中華文化相融合,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道教是我國本土宗教,本身就植根于中華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它不斷從中華文化的土壤中汲取養分,同時也在不斷發揮自己的影響和作用,豐富中華文化。道教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不斷地進行“自我調適”。一方面,道教對教義教規中與社會主流文化、主流價值觀念有一定偏差的內容,逐漸自我修正。另一方面,道教不斷吸收中國文化中產生的新思想、新觀念,從而豐富自己的教義思想體系。所以,努力把自身教義同中華文化相融合,正是道教的發展歷史所彰顯的寶貴經驗。


  二是對教規教義作出符合當代中國發展進步要求的闡釋。道教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基本特征,包括基本信仰、核心教義、禮儀制度。這是需要予以保持的。同時,道教歷來強調要隨方設教、與時偕行、改革自強。因此,道教要與當代社會相適應,就必須對教規教義作出符合當代中國發展進步要求的闡釋,深入挖掘其中有利于社會和諧、時代進步、健康文明的內容。這就需要我們對道教教義教規進行系統的整理,以“當代中國發展進步要求”為尺子,作出恰當的闡釋。長期以來,道教界一直注重通過深研經典,闡揚教義,以滿足信教群眾的精神需要和社會發展進步。自2008年起,我會連續舉辦了八屆玄門講經活動,對道教經典做出符合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新闡釋,對推動道教的時代化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接下來我們還要繼續總結經驗、緊跟時代,進一步做好經典闡釋工作。


  三是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領和教育道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在精神層面的結晶,也是中華文明長期滋養的結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反映著當代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方向,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精神基礎。道教要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就應自覺地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首要的就是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最深層、最根本、最永恒的內容。要教育引導道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歷史觀,增強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積極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反對一切利用宗教進行危害國家和人民利益的非法違法活動。我們還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當代道教教義思想體系、團體建設、人才建設、道風建設、宮觀管理等各個方面,切實發揮好引領作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二、堅持道教的中國化方向,必須大力弘揚道教優秀傳統文化


  習總書記指出,要“弘揚中華文化,努力把宗教教義同中華文化相融合”。道教作為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當代道教徒應的神圣職責。我們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推動道教文化在當代的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轉化,讓道教的思想智慧更好地服務社會,利益大眾。


  一是開展道教文化研究,探索道教文化的當代價值。道教教義所倡導的濟世利人的社會責任感、慈愛和同的處世方式、順應自然的行為原則、崇儉抑奢的生活信條、清靜恬淡的精神境界、性命雙修的養生方法、天人和諧的生態理念等,都是中華文化典型特征,體現了中國人的思想智慧。多年來我們舉辦了許多道教文化活動,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接下來我們要舉辦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的道教學術研討會、文化論壇、文化藝術周、音樂匯演、書畫展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向民眾展現道教文化藝術的無窮魅力,更加充分地體現道教傳統文化的時代性發展。


  二是發展道教醫學,道教養生學,服務大眾,造福眾生。道教有著十分豐富的健康養生理念。道教醫學、道教養生學來源于道教義理,也有著長達幾千年的應用實踐。我們常說醫道同源,十道九醫,可見道教醫學、道教養生學對我國傳統醫藥學的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隨著中華傳統醫學日益重新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青睞,道教醫學及養生學的發掘與普及,對于促進全民健康,煥發古老道教的現代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多年來,我會一直注重挖掘道教文化中的醫學、養生學內容,為廣大民眾服務。今后我會將成立道教醫學養生研究院,進一步鼓勵道教醫學、養生學發展,倡導道教養生、治療理念,推廣運用武術、導引、針灸、按摩、推拿等道教養生醫療方式,舉辦各類養生研討會、養生論壇、養生講座等文化活動,培養道醫和養生人才,開辦道教醫療機構,為提高人民群眾身體素質做出更多貢獻。

  三是編撰《中華續道藏》等道教文化典籍。我會組織的《中華續道藏》編纂工程被列入了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和2016年度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托項目。這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道教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重視,是全面貫徹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具體體現,也是道教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接下來我們還要繼續組織專門力量,在上級領導機關和全國道教界、學術界的支持下,完成《中華續道藏》編纂工作和《道醫集成》《道經精要》等文化項目的出版發行,為提升國家軟實力貢獻力量。


  三、堅持道教的中國化方向,必須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做好道教工作


  習總書記指出,要“教育引導廣大信教群眾正確認識和處理國法和教規的關系,提高法治觀念?!眻猿值澜讨袊较?,就要引導道教界和信教群眾,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宗教政策,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是要學法知法,把握好國法與教規的關系。道教認為法由道生,應以法治國、依法辦教。任何人都不得逾越和輕視法律。道教規戒要求教徒要安守本分、修身寡過、知足知止、處下不爭,而法律設立的初衷也是為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讓人們知道哪些事不能做,從而減少犯罪。所以,道教規戒與國家法律在導人向善的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這也成為二者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相互借鑒融攝的基礎。

  新的歷史時期,道教徒首先要做一個國家的守法公民。國家不存在特殊公民,作為一個公民,就要遵守國家法律這個社會最大公約數。道教徒要“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貫徹憲法精神,毫不動搖的把尊法、守法、學法、用法挺在前面,自覺接受黨和政府的依法管理,絕不能借教規的名義違反憲法和法律,擾亂社會正常秩序,損害國家公共利益和公民安全。國家的法律法規是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發展的,道教規戒應積極適應社會發展進程和國家法律法規的發展變化,不斷修正完善,做出具有時代價值的新闡釋。

  二是要守法用法,提高依法辦教的水平。道教界應自覺接受黨和政府的依法管理,不斷提升道教工作的法治化水平。在第九次全國代表會議上,我會依照法律法規和宗教政策,制定和修訂了一系列教制教規,包括《中國道教協會章程》等一系列教制規章,使道教界能夠更加規范、具體、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務工作,依法維護道教界權益,構建和諧宗教關系,有力推動了道教工作的法治化進程。接下來,我們要做好這些規章制度的落實工作,指導各地道協和宮觀制定具體實施辦法,確保道教活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是依法遵法,傳播正面聲音。習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要高度重視互聯網宗教問題,在互聯網上大力宣傳黨的宗教理論和方針政策,傳播正面聲音?!本W絡時代的興起和網絡化、數字化的潮流,為道教注入新的活力,也加速和擴大了道教文化傳播的時效性、廣泛性。同時我會也發現,當前全國與道教相關的網站上百家,道眾和信眾開設的自媒體平臺更是數量眾多。這些媒體和平臺水平參差不齊,更有甚者把網絡視為法外之地,打著道教的名義,散播各種違法言論,侵犯道教界合法權益、傷害廣大道眾感情。下一步,我會將不斷完善協會網站、微博、微信等信息平臺,加大普法宣傳力度,制定和落實具體措施,進一步規范道教信息平臺言論和網絡維權程序,將道教網絡信息平臺打造成為法治、干凈、清朗的網絡空間。


  四、堅持道教的中國化方向,必須加強道教自身建設,發揮好道教的優勢和特長


  對于宗教團體來說,堅持好中國化方向,就要堅持從加強團體自身建設、弘揚道教文化、保護生態環境、加強道風建設、開展公益慈善等工作入手,積極引導廣大道眾和信教群眾,發揮好道教的優勢和特長,更好地服務社會、利益人群。

  一是要加強道教團體自身建設,特別是領導班子建設。習總書記指出:“宗教團體是黨和政府團結、聯系宗教界人士和廣大信教群眾的橋梁和紐帶,要為他們開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尊重和發揮他們在宗教內部事務中的作用,努力建設政治上可信、作風上民主、工作上高效的高素質領導班子?!边@既是習總書記對宗教團體領導班子提升素質提出的嚴格要求,也是殷切希望。打鐵還需自身硬,在黨和政府的大力關心支持下,道教團體要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堅定信仰,純正道風,建章立制,夯實組織,培養人才,朝著規范化、法治化、現代化方向邁進。中國道教協會要發揮帶頭作用,加強團結,轉變觀念,增強凝聚力、向心力,引領各地道教界團結奮進,共同推動道教事業健康發展。

  二是倡導文明敬香,建設生態道觀。道教提倡“仙道貴生,無量度人”,希望人們“慈愛一切,不異己身”,“慈心于物,仁逮昆蟲”。近年來我們積極開展“文明敬香、合理放生和創建生態道觀建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當今社會中,還存在著一些錯誤甚至極端的觀念和做法,如隨意放生、非法放生、攀比燒香等。解決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在“導”上面下功夫,今后我們還要繼續做好和諧宮觀、生態宮觀、文化宮觀的創建活動,從國家法律、道教信仰、公序良俗等方面引導廣大信眾文明敬香、合理放生、保護生態,真正做到“導”之有方、“導”之有力、“導”之有效。

  三是廣泛開展公益慈善事業,回報社會。開展公益慈善事業是道教界一貫的優良傳統。道教提倡“齊同慈愛,異骨成親,國安民豐,欣樂太平”,希望每個人都要有慈愛之心,仁慈友善的對待他人,樂人之成,憫人之苦,濟人之危。近年來,道教界積極開展宗教慈善周活動,成立了上善慈善基金等20多個道教專業慈善組織,公益慈善影響力和規范化水平穩步提升。今后我們要在提升專業化水平、辦出道教特色、依法依規開展、加強合作等方面下功夫,努力適應當今社會慈善事業發展趨勢。

  四是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讓道教文化走向世界。當前黨和國家提出了“一帶一路”建設偉大構想,王作安局長在第九次全國代表會議上對道教界積極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提出了希望和要求。道教界要將積極參與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作為道教對外交流工作的重點。我會將繼續深化四屆國際道教論壇的成果,籌備成立世界道教聯合會,開展好“弘揚邱處機祖師西行和平慈愛精神系列活動”,推動道教在全世界廣泛傳播。同時我們也開展“請進來”戰略,邀請相關國家的友好組織和人士,到中國參訪道教協會和宮觀,真實了解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體驗道教文化的博大內涵,感受新時期道教事業發展的蓬勃生機。

  在今后的工作中,全國道教界將繼續貫徹落實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精神,堅定中國化方向,主動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努力開創道教事業的新局面,與全國人民一道為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道教的新貢獻!

  最后預祝在座各位身心康泰、吉祥如意、福生無量!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