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重陽宮——道教全真祖庭
收藏本站
在線咨詢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五 :8:30-17:00
周六至周日 :8:00-17:30
 聯系方式
陳道長:029—84906200

孟至嶺:深入研究和挖掘《道德經》的豐富內涵和時代意義

 二維碼
作者:李鳳森 ?來源:中國網2017-05-26


(編輯說明:原文“孟志嶺”錯誤,應為“孟至嶺”)

5月10日至12日,第四屆國際道教論壇在湖北十堰武當山舉辦。盛會舉辦期間,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中國道教學院副院長孟至嶺道長接受了中國網的采訪。

李鳳森:世界上除了語言的發聲表述不同外,其對某種事物的認識和看法均是相同的。就連各大宗教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著一致性。那么中國道教與世界其他宗教有哪些共性?

孟至嶺道長:道家對于事物的認識都是通過感官來了解的,無論語言是否相同,對事物的認識應該都是一致的。我個人認為宗教的共性有兩個方面:一個是一般人認識到的就是“導人向善、凈化心靈、淳化世風、人文關懷”等;另一個就是道教的最高信仰的無形的世界。與其他宗教不同之處就是“道教的最高信仰是‘道’”!


李鳳森:有西方學者曾經說:“要想了解東方文化,就要了解中國文化,要想了解中國文化,必須先了解道教文化”。這說明我們中國傳統文化道家思想不僅僅對我們本土思想有重大影響,同時也對西方等國家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請談一下中國道教在中西方文化上有哪些影響?

孟至嶺道長:道家思想影響了中國傳統文化,同時對西方也有很多影響。宗教經典著作發行最多的是《圣經》,其次就是中國的《道德經》。據我了解可能有30多種語言,500多種譯本的《道德經》。西方的專家學者在幾百年前就發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著作有這個一本書值得研究。我覺得“東學西進”早就開始了。

《道德經》思想首要地位或重點關注的,是人類、天地、萬物各自然地本然之性,以及他們之間本然的和諧相依關系,并且始終強調:人類的一切行為活動都必須在尊重、因循、順從這個本然之性和本然關系的前提之下進行。

《道德經》第四十六章說:“罪莫大于可欲,或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意思是,私欲泛濫是罪惡,不知足是禍患,不正常的貪欲和占有會招來懲罰。私欲泛濫違背自然之道給予人類很多教訓與反思。人類,是天地間最聰明,并且沒有任何天敵的物類。聰明,可以幫助滿足私欲和奢侈;沒有天敵,可以肆意妄為不受任何約束。因此我們可以說,人類最容易成為天地間的禍害。自然界的萬物均沒有自然因果。所以今天的人類,如果不想在因果的歧途上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那么現在必須要考慮回頭了!

無論西方或東方,我們應該少私寡歡、修身覺醒、回歸自然。


李鳳森:道教無國界。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現的世界性的“老子熱”和“大道熱”現象到現在的全信息化的網絡傳播道家思想文化,還有國際宗教界、學術界的合作與交流,加大了道教文化等中華傳統文化的對外傳播。那么近幾年中奧兩國在國際宗教文化會議交流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呢?

孟至嶺道長:去年5月12日至14日,國家宗教事務局副局長蔣堅永率團赴奧地利維也納參加由國家宗教事務局和奧地利外交部共同舉辦的“中奧《道德經》研討會”。來自中奧兩國的20多位學者和道長在美麗的維也納大學出席了對話活動。雙方發表了各自對《道德經》的研究成果,并進行了深入討論。這次“中奧《道德經》研討會”對于雙方相互學習、交流互鑒、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在交流會上也做了演講。從《道德經》中擷取“少私寡欲”這個句子作為演講主題,對《道德經》的“自然”“無為”思想作簡要論述。

“西方的專家學者只是翻譯了我們的文字,而無法翻譯我們道家的思想”。這是受語言限制的,有它的局限性。所以,我在會上也提出來,這次的交流活動,是“拋磚引玉”,希望中奧兩國要多舉辦這樣的活動,要從初級到中級再到高級的深層次的交流,深入研究和挖掘《道德經》的豐富內涵和時代意義,使天地長久,萬物共榮?。ǜ鶕稍L視頻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