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重陽宮——道教全真祖庭
收藏本站
在線咨詢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五 :8:30-17:00
周六至周日 :8:00-17:30
 聯系方式
陳道長:029—84906200

汪桂平:《東北全真道研究》

 二維碼




《東北全真道研究》

作者:汪桂平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年4月


序言


   汪桂平女士的大作《東北全真道研究》擺上案頭,閱之不勝欣喜。這是近年來國內學術界研究全真道歷史的又一部開創性成果。


   道教是中國固有的宗教,與儒教、佛教共同構成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主干。中國道教有兩個主要流派,正一道與全真道。自金元時期王重陽祖師及其弟子創立全真教門之后,該教對中國傳統社會及文化的發展曾有過重要影響。但是對這個重要教派的學術研究,在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之后,才受到國內外道教學界的真正重視。特別是最近十幾年來,對全真道的研究在道教界及學術界的共同推動下,漸入佳境。涌現出一批優秀的專家學者,如張廣保、吳亞魁、趙衛東、尹志華以及國外學者露西亞、高萬桑、劉迅、森由利亞等。他們發表的許多論著,對全真道的歷史、典籍、教派、人物、宮觀、科儀、文化遺跡等各個方面,都有更深入的新探索。


   全真道是金元明清以來流傳地域最廣的道教門派。除西藏以外的中國各個省區,或多或少都有全真道傳播的足跡。但是迄今為止的相關論著中,主要對華北、西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南等地域的全真道研究較多。而對我國東北地區全真道的傳播,相關的研究成果則較少。尤其缺乏深入系統的研究論著。因此我們還不太了解我國東北也是全真道傳播的一個重要地域。


   東北地區古稱肅慎,是我國多民族聚居的廣大地域。自漢唐以來逐漸歸入中國政治版圖,金元明清時期已納入中原王朝直接統轄地區。在政治上納入中國版圖的過程中,文化上也融入了以儒釋道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明。就宗教信仰而言,東北各民旅原初的信仰是薩滿教,其思想觀念、祭祀儀式及生活習俗,都與中原地區以儒釋道為主體的華夏文化有所不同。因此在長期的文化融入過程中,儒釋道三教的傳播都曾對東北各族人民有過影響。尤其在金元明清時期,一些源于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進入中原建立統一王朝,漢族人民也更多移居東北,加速了東北地區在文化上完全融入華夏文明的進程。全真道在東北地區的傳播,恰好從一個側面印證了這一文化交融進程??偠灾?,宗教信仰的傳播是促使中國各民族人民在文化上融為一體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們應該從這樣的視角來認識研究東北地區全真道傳播史的意義。


   汪桂平是我多年合作的同事,曾一起整理編輯《三洞拾遺》等道教典籍。她的治學特點認真細致,擅長搜集整理典籍,尤其在田野調查中能鍥而不舍地追蹤原始資料,因此多有旁人難得的發現。這部《東北全真道研究》是其學術研究中的一個突破。首次厘清了金元明清及民國約七百年間全真道在東北全地域傳播的歷史線索。尤其難得的是對清代、民國時期東北全真道龍門派郭守真門下十四支系的傳承譜及傳播地區,逐一考證清楚。對其他全真支派,如華山派、金山派、蓬萊派、金輝派、尹喜派的流傳亦有探索。在資料方面除《道藏》、《藏外道書》及宮觀山志外,還利用了地方志、實地調查所得的碑刻、登真錄、口傳資料、民國及偽滿時期的檔案,等等。這就大大超越了偽滿時期日本學者五十嵐賢隆的著作《沈陽太清宮志》的研究水準。見到汪桂平從一個道教研究的初學者,成長為功力扎實的中堅學者,甚為欣慰。故為之序。


                                                  王卡


                                                2013年8月


目錄



緒論


一、東北區域之概念


二、國內外研究概況


三、本書視點


第一章 金代全真道初傳東北考


第一節 金代以前的東北道教格局


一、五代以前的東北道教傳播


二、遼代東北道教


第二節 金代道教各派的創立與東北道教的傳播


一、金代的新興道派


二、金代東北道教的傳播


第三節 金代全真道初傳東北考


一、郝大通云游咸平


二、劉真一布道平灤


三、于通清弘道北京


四、王處一闡道東北


五、小結


第二章 蒙元時期東北全真道的發展與繁榮


第一節 蒙元初期東北全真道的迅猛發展


一、尹志平北游遼西


二、于善慶、張志素演道北京


三、王志坦行化興錦


四、康泰真受封真人


五、楊志谷創建大玄真宮


六、肖道然傳道錦州


七、蒙古官員對全真道的護持與崇奉


第二節 元代中后期東北全真道的興盛不衰


一、云溪觀、東岳廟、城隍廟的相繼復建


二、廣寧府路全真道的興盛


三、懿州道士講學高麗


四、小結


第三節 金元時期東北地區全真道宮觀、道士一覽


第三章 明代東北全真道的沉寂


一、張三豐與懿州


二、明代北鎮廟與離陽宮的重修


三、明末馬真一的遼東蹤跡


第四章 清代民國東北全真道的復興與繁榮


第一節 清初東北全真道的復興


一、開山始祖郭守真


二、清代初期郭守真師徒的弘教活動


三、清初龍門派其他分支在東北的傳播


第二節 清代中期以后東北全真道的普遍繁榮


一、東北地區龍門派宮觀的大規模興建


二、東北地區全真道其他流派的傳播與發展


第三節 郭祖龍門派關東十四支傳承譜系考


一、第一支王太祥、第四支劉太琳在遼寧千山的傳承


二、第二支王太興在鐵剎山和黑龍江的傳承


三、第三支高太悟、第六支傅太元在鐵剎山的傳承


四、第七支沈太宗在吉林等地的傳承


五、第八支砥太庸在本溪等地的傳承


六、第九支秦太玉、第十支高太護在平頂山的傳承


七、第十一支呂太普在吉林的傳承


八、第十二支劉太華在遼寧玄羊山的傳承


九、第十三支劉太應在盛京的傳承


十、第十四支劉太靜在海城的傳承


十一、小結


第五章 東北全真道著名宮觀及道士舉要


一、沈陽太清宮


二、沈陽關岳廟


三、千山無量觀


四、鐵剎山云光洞三清觀


五、喀左天成觀


六、吉林蟠桃宮


七、通化玉皇閣


八、遼源福壽宮


九、雙城無量觀


十、尚志太和宮


第六章 東北全真道區域性特征分析


第一節 東北全真道的道派分布特征


一、郭祖龍門派的主流地位


二、東北全真道各流派的勢力分布情況


第二節 東北全真道的宮觀類型與神靈祭祀特色


一、宮觀類型特征


二、神靈祭祀特色


第三節 沈陽太清宮十方叢林的特色


一、沈陽太清宮叢林的管理制度


二、沈陽太清宮叢林的傳戒制度


三、沈陽太清宮叢林的經濟狀況


參考文獻


附錄《康泰真碑》探微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