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重陽宮——道教全真祖庭
收藏本站
在線咨詢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五 :8:30-17:00
周六至周日 :8:00-17:30
 聯系方式
陳道長:029—84906200

◎ 重陽祖師靈柩安奉大典暨全真道濟世思想學術報告會綜述 ???

 二維碼

  


                    2009年11月18日,陜西戶縣重陽宮,重陽祖師靈柩安奉大典


  作者:張方 來源:《三秦道教》2009年第4期


   2009年11月18日至19日,由中國道教協會主辦,陜西省道教協會、北京白云觀、香港青松觀、陜西重陽宮承辦,陜西社科院道學研究中心、香港全真道研究中心協辦的重陽祖師靈柩安奉大典暨全真道濟世思想學術報告會在陜西省戶縣重陽宮隆重舉行。國家宗教局副局長齊曉飛、陜西省政協副主席張偉、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陜西省宗教局副局長張寧崗 ,以及來自內地和香港地區,韓國、新加坡、法國的道教界代表、學者和信眾數百人出席了大典。


  陜西重陽宮位于終南山北麓、西安市西南戶縣祖庵鎮,全真派祖師王重陽早年修道和遺蛻之所,被全真道尊為三大“祖庭”之一。 其在元代極盛時道士曾達萬人,宮觀規模之大冠絕全國,被朝廷褒封為“大重陽萬壽宮”。眾多全真高道在此經營、修煉,以至仙逝。元末以后,重陽宮逐漸衰落,數百年來又屢遭破壞,歷經滄桑,僅有兩座殿堂得以留存。1996年至1997年,香港青松觀侯寶垣大師慷慨捐資,大力支持修復祖庭,重陽大殿得以重建。后來,青松觀一直支持陜西重陽宮的修復和發展,有了青松觀與社會各界的支持捐助,陜西重陽宮始有今日祖庭之雛形。


  歷史上全真道曾三次安葬重陽祖師。第一次是在金大定十年(1170),重陽祖師羽化于大梁(今開封)。馬譚劉丘四人將祖師遺骸暫厝于此,由孟宗憲守護。四子入關傳道,營建祖庭,此次為暫時安葬。兩年后,四子往大梁迎取祖師遺骨,葬于祖庭之側,此為第二次安葬。到了蒙古太宗十三年(1241),全真道發展進入了鼎盛期,重陽宮也進行了大規模的營建,尹志平在祖庭白云殿主持會葬重陽祖師,全國道眾紛紛入關,長安大道絡繹不絕,參與祭祀的道俗達數千人。此為第三次安葬,也是規模最為隆重的一次。由此推算,此次重陽祖師靈柩安奉大典可謂是全真道歷史上第四次安葬重陽祖師,意義非常重大。而之所以舉行此次安奉大典,背后還有著曲折的故事。在文革”中,重陽祖師被掘開,靈骨拋散。祖北村民趙茂忠不忍靈骨就此散落,悄悄將靈骨埋在宮內銀杏樹下。直到2005年12月,年近八旬的趙老先生才將埋藏心中多年的秘密告訴住持陳法永道長。重陽靈骨就此失而復得。為了使祖師靈骨得以重新安奉,重陽宮不僅重修曾安葬王重陽的“白云靈祠”,而且在祠下修建了地宮。為了更好地保護靈骨,他們還在地宮內放置了安奉靈骨的“三重棺”。石棺為最外一重,石棺內放小一號的金絲楠木槨,金絲楠木槨內則放著更小一號的玉棺。此后又經過住持陳法永道長多方努力,青松觀等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 重陽祖師靈柩安奉大典的籌備工作方得以順利進行。


   11月18日上午,重陽宮內旌旗飄揚、道樂陣陣。高功經師登壇排班,氣氛莊嚴、秩序井然。大典由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黃信陽主持,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主法拈香。他身著紫紅道袍,手執笏板,莊嚴肅穆。其后,海內外高道大德依次敬香。上午11時,任法融會長恭頌“奉安祭文”后,在鐘鼓齊鳴、儀軌莊嚴的氣氛中,四名道長敬捧盛裝有重陽靈骨的金絲楠木槨,徐徐走向安奉靈骨的地宮。眾多道友、信眾尾隨其后瞻仰禮拜,恭送重陽祖師靈柩順利安奉。


   19日上午,按照大典日程安排,在西安市陜西賓館召開了全真教濟世思想學術報告會。來自四川大學、山東師范大學、南京大學、西北大學、陜西師范大學、陜西省社會科學院等單位的數十位專家學者及嘉賓參加了本次會議。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道長也親臨學術報告會,并做了精彩的主體演講。在演講中任會長指出“全真的涵義就是性命雙修、三教合一。全真教到今天八百多年之所以那么興旺,就在于它的性命雙修,與眾生有益。全真的修煉要性命雙修,有功有行。功指的是修煉,行就是在社會上做有意義的事,只有功不有行是不行的?!痹诶碚撋蠟槿娼痰臐浪枷胱鞒隽岁U釋。隨后,圍繞著全真教的歷史與宗教思想共有五位專家學者進行了學術報告。陜西省社會科學院的樊光春研究員作了題為《王重陽宗教學術淵源探析》的報告。他認為王重陽全真道的宗教學術淵源來源自在陜西境內傳播的兩支鐘呂內丹學派,即陳摶學派與張伯端學派。同時,王重陽的三教合一思想與其身處儒釋相競傳布的陜西,受儒家佛家思想影響是分不開的。四川大學郭武教授的報告題目為《龍門宗派傳衍略述》,報告通過對前人研究成果的追溯和對明清全真教龍門派史料的認真梳理,認為龍門派字譜并非是為了創立“龍門派”而寫。大約到了元末或明初,此詩的文句才被丘處機的法裔們用來作為本門宗派的“字譜”,并依托之而逐漸凝聚成了所謂“龍門派”。而用此詩來作為龍門派“字譜”的道徒應非一時一地之士,更非同一傳承系統的小群體,而可能是不同時間、不同地方的不同道士多曾依之來傳續本系法脈。因此,全真道士之“字譜”在傳承時間上有頗大差距。山東師范大學的趙衛東副教授發言為《王重陽東邁山東傳道原因探析》,他對前人所述關于王重陽東邁山東傳道的原因一一做了辯駁,認為王重陽東邁山東傳道的真正原因為南北格局的政治形勢、山東寬松的政治環境以及受太一道和真大道興起的啟發。南京大學王馳博士的發言題目為《體用不二:全真道濟世度人的哲學底蘊》,他認為金元全真道內修丹道,外度世人。其周濟度化世間蒼生的哲學底蘊,即在于傳統思想背景下的“體用不二”理論。闡明濟世度人即為修道,兩者歸一不二。歷代全真高道尊循此理,鑄就了全真道的宗風精神。最后,陜西省社會科學院的趙國慶助理研究員作了《金庸武俠小說與全真教》的報告,他通過對小說中描述的全真道人物與歷史上的全真道人物比較研究,指出金庸武俠小說的全真教人物及故事,與真實的歷史具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但更多的是存在著誤讀現象,所以也就未能如實地詮釋全真教人物及歷史。在金庸小說中大多數全真教徒的頭腦里,似乎并不裝載著全真教義,他們的所作所為,也不具有道教徒的踐行者的色彩,他們似乎并不信奉清靜無為、與世無爭的道,他們多是些身披道袍的熱心世事的行俠仗義之士。這樣就出現了文學演繹歷史的困境。報告會上除了五位學者進行學術報告之外,還有來自西北大學、陜西師范大學、西安日報社的五位專家對學術報告進行評議。評議專家們不但對報告從學術角度進行了評議,而且還發表了自己對全真教歷史與思想方面的研究觀點和看法,大大豐富了此次學術報告會的內容。


  在活動期間,主辦方還舉行了兩次小型的座談會。一個是追憶傅圓天、閔智亭、侯寶垣三位大師座談會。與會的教內人士紛紛發言深切緬懷三位大師,大家對大師們對道教發展所作出的貢獻給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贊揚,對他們高尚的品德和親和的作風表示由衷的欽佩和崇敬;還有就是關于重陽宮重建規劃的座談會,與會的專家學者各抒己見,對重陽宮重建方案提出了很多有建設性的意見。會議結束后,與會的部分專家學者參觀考察了芮城永樂宮、華山玉泉院、寶雞磻溪宮、磨性山、隴縣龍門洞等西北地區全真教的道觀和重要歷史遺跡。


   重陽祖師靈柩安奉大典的成功舉行不僅對古老祖庭重陽宮有著重大的意義,而且對于整個全真教來說都是一個值得記憶的歷史性時刻。正如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所說:“此次重陽祖師靈柩安奉大典,是當代道教的一件大事,也是繼修輯《道藏》之后的又一盛事盛舉,預示了古老道教的支脈新生和全真道教的薪火相傳?!?/span>


  (作者單位: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