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重陽宮——道教全真祖庭
收藏本站
在線咨詢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五 :8:30-17:00
周六至周日 :8:00-17:30
 聯系方式
陳道長:029—84906200

全國政協副主席馬飚在第三屆國際道教論壇開幕式的致辭 2014年11月25日

 二維碼

2014年11月25日至26日,以“行道立德濟世利人”為主題的第三屆國際道教論壇,在江西省鷹潭龍虎山舉辦,來自27個國家和地區的高道大德、中外嘉賓和道教信眾兩千余人云集道教圣地龍虎山,參加由中國道教協會和中華宗教交流文化協會主辦、江西組委會承辦的道教盛會,就道教文化與當代社會的人文發展與融合進步展開討論。

 

各位來賓、道教界朋友們:


山青水碧,道韻綿長。今天,來自世界各地的道教界朋友、專家學者和各界人士,相聚鷹潭市,論道龍虎山。值此殊勝道緣,我謹代表中國政府對第三屆國際道教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向來自海內外的各位來賓、各位朋友表示誠摯歡迎和良好祝愿!


習近平主席強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難題的重要啟示。道教是人類古老文明和傳統信仰之一。她深根于中華傳統文化,滋長于華夏大地,匯聚了東方智慧,展現了中國特色。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道教與儒家文化互補,與佛教文化兼容,共同塑造和組成了中華傳統文化,豐富了中國人民的精神世界,影響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品格,增添了中華文化的精神魅力。近代以來,道教的根本經典《道德經》多次被翻譯成各國語言,風靡歐美,流傳天下,其格言警句頻頻為世界各國的政治家、哲學家、科學家和文學家所引用,被譽為“東方智慧的結晶”、“永不枯竭的井泉”。道教文化日益走向世界,陰陽太極被視為中華文化的重要標識。世界各地有華人處便有道文化的影響,道教已成為聯結兩岸四地和海外華人華僑的精神紐帶,成為中華文化與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交融的文化橋梁。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道教以道立教,以德化人。積淀千年、傳承不絕的道教對宇宙、自然和人類的運化發展有著獨特的理解視角,其宗教中所蘊含的哲理和觀念對當今時代仍有重要的啟示作用。道教崇尚自然,認為天、地、人同源共生、萬物一體,強調人類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愛護自然,追求返樸歸真、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這無疑有利于推動當代生態文明建設。道教尊重生命,重生貴生,樂生養生,注重心性修養,強調身心修煉,對于如何提高人類健康水平和生命質量做出了積極探索,積累了寶貴經驗,值得認真研究整理,發揚光大。道教強調辯證思維,主張陰陽互補、剛柔并濟、有無相生,閃耀著東方智慧之光。道教倡導慈愛和同、濟世度人,認為行善即是修道,利人方能度己,主張矜孤恤寡,敬老懷幼,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本屆論壇以“行道立德、濟世利人”為主題,揭示了道教的根本思想和理念,契合時代要求,反映了海內外道教界的共同心愿,對于促進公益慈善事業、發揮道教積極作用、增長社會正能量都具有重要意義。


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科技昌明,人類在物質文明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但與此同時,人類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如何妥善處理好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之間的關系成為擺在人類面前的重大課題。道教作為人類文明的共同財富,其上善若水的道德追求、重生樂生的價值理念、返樸歸真的人生旨趣、苦己利人的濟世情懷、天人合一的思維方式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提升個人道德修養、調整身心狀態、建立儉樸風尚、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對于解決當前全球共性問題具有借鑒意義。


中國政府奉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積極倡導宗教和睦相處,依法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權利,維護宗教界的合法權益。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鼓勵道教界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中發揮積極作用。中國的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促進經濟發展、維護民族團結、發展慈善事業、弘揚傳統文化、開展民間外交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道教源自中國,面向世界。中華民族歷來倡導和而不同,和諧共生,和平、和睦、和諧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中國人民自古以來尊重各國各民族文明,鼓勵不同文明互學互鑒,積極維護世界文明多樣性,支持道教界在互相尊重、平等交往的基礎上開展對外友好交流,積極推動道教在不同文明交流互鑒中發揮積極作用。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中國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主動承擔大國責任,將以更加開放的胸襟、更加包容的心態、更加寬廣的視角,大力開展中外文化交流,在交流交融、互學互薦,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做出應有貢獻。衷心希望海峽兩岸暨港澳、海內外道教界能夠以此次論壇為契機,加強交流,增進合作,攜手努力,和衷共濟,共同深入挖掘道教文化內涵,提升道教文化品位,推動新時代道教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人類社會的和平、發展、合作貢獻智慧,為促進世界持久和平和共同繁榮做出更大貢獻!


衷心祝愿第三屆國際道教論壇取得圓滿成功!祝各位朋友身心康泰,萬事如意!


(來源:鳳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