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重陽宮——道教全真祖庭
收藏本站
在線咨詢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五 :8:30-17:00
周六至周日 :8:00-17:30
 聯系方式
陳道長:029—84906200

◎ 【舊聞存檔】西安戶縣2006年起修繕重陽宮

 二維碼

  元重陽宮開始修繕復建


  西安新聞網-西安日報2006年09月09日訊(記者原建軍) 王重陽仙逝后所葬之處,其弟子丘處機為師守靈之處,也就是元太宗成吉思汗賜名的“重陽萬壽宮”,元代時期殿臺樓閣5000余間。然而,這些建筑多在千年歲月中消失毀壞或變得破爛不堪。今年年初開始,重陽宮管理委員會開始著手修繕破敗的古建如靈觀殿,恢復一些歷史上的勝跡如重陽墓,并籌備新建元代名貴碑林廳殿等。


  原始的波斯文碑無奈被埋在地下


  重陽宮里,因為保存條件、能力限制,還有六塊珍貴碑子埋于地下。這些碑子分別是“清陽宮記碑”、“孫志九道行碑”、“波斯文碑”、“孫德YU墓碑”、“玉陽觀記碑”。六塊碑子都是非常獨特的文物,皆為元朝碑石,如波斯文碑,乃鳳毛麟角之寶,碑石上的波斯文帶有“蠻語”的形態,幾乎沒有學者能完整辨識,據傳郭沫若先生能釋讀此碑;孫德YU墓碑乃元代趙孟兆頁隸書書就。立于地面上的34通金、元時期碑刻,也是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如元朝6個皇帝的圣旨碑,一律是巴思巴所創蒙古文和漢文雙文碑。圣旨碑中,成吉思汗給丘處機的圣旨碑格外顯著。趙孟兆頁書寫的另兩通碑“大元敕藏御服碑”、“皇源孫真人道行碑”也是罕見的楷書珍品。王重陽手書的“無夢令碑”更是全真教祖師的真跡手書。這些碑石無一不是短暫元朝的歷史文化補充??上У氖?,34塊碑石密集放置于簡陋屋廊內。屋廊里濕度大、面積小,對碑石有腐蝕損害,若發生地質災害碑石相撞,后果不堪設想。鑒此,重陽宮和有關文物部門已經向國家文物局遞上了保護報告,至今仍等批復。所遞報告初步預算碑石保護資金790萬元。分管重陽宮文化遺產保護的祖庵鎮副鎮長劉養舟說,碑石遷移保護將與重陽宮整體風貌協調,建四座重檐碑亭,一所碑林苑,占地面積2339平方米,建筑面積1359平方米。王重陽的石棺重新被放回地下墓室。


  金代大定十年(1170年)王重陽仙逝,歸葬故里今天的戶縣祖庵鎮。1967年,王重陽墓葬被掘開。當時墓葬中發現了王重陽尸骨和玉枕、金質帽墜子?,F在,為了還原歷史的真貌,重陽宮管委會已經耗資百萬對重陽墓葬進行修繕?,F在主體工程已經完畢。記者看到,整個墓園占地大約有5畝,修筑有墓室、通道、獻殿。獻殿是祭祀王重陽的建筑,高6米,歇山頂,卷棚木結構。獻殿一律青磚板瓦,磨縫對接砌就。獻殿上將供奉王重陽的像以及全真教歷代宗師像。并對獻殿進行仿山西永樂宮元代繪畫形態來彩繪。獻殿的兩側有通道口,一個是入口,一個是出口,通道直深到地下墓室當中。地下的通道長30米,通道高2.5米。通道中途有兩道石封門。每道石門重3噸,石門上有八卦圖案。在通道的兩側,有繪畫王重陽的生平圖案。墓室當中,記者看到,王重陽在金代安葬時的石棺已經被重新放回。金代時期的銀杏樹用青石欄桿圍護


  在王重陽墓葬的旁邊,有一棵千年銀杏樹。王重陽歸葬故里后,其弟子馬丹陽在墓邊植銀杏樹以作留念。這棵千年古樹高20余米,樹徑有2米,一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樹木還郁郁蔥蔥。隨后就干枯了。到了1996年,這棵樹又奇跡般活了過來,開始發芽吐綠?,F在,重陽宮已經著手對這棵樹進行青石欄桿圍繞保護。而這棵千年銀杏樹的保護只是重陽宮恢復金元時期園林的一部分。重陽宮從今年初到現在已經耗資20萬元對古樹進行保護、芟除雜草、大面積綠化等。古樹保護中的其它工程有元朝時的凌霄花、明朝時的小葉黃楊,清朝時的花石榴等。重陽宮還新種植草木10畝,樹種有側柏、桂花樹、玉蘭樹等。重陽宮的人行道,也一律換上了青石地磚。

——————————————————————————————————————


  戶縣修繕重陽宮 力求恢復全真祖庭風貌


   西安晚報2006-09-11訊(記者呼延思正) 全真教祖師王重陽修道及仙蛻之處的“重陽宮”,鼎盛時期地域廣闊、殿臺樓閣相銜,卻不幸在歷史風云中湮沒。最近,重陽宮管委會著手修繕古建如靈觀殿、恢復歷史勝跡如重陽墓,并籌劃新建元代名碑廳廊等,力求恢復全真祖庭的宏偉風貌。


   金代大定十年(1170年)王重陽仙化,歸葬于現今的重陽宮的西北處。文革期間王重陽墓葬曾被掘開,當時在墓葬中發現有王重陽遺蛻和玉枕、金質帽墜等。如今為還原歷史的真貌,重陽宮管委會斥資對重陽墓園進行修繕,現在主體工程已經完畢。整個墓園占地大約5畝,建有墓室、通道、獻殿。獻殿為祭祀王重陽的建筑。獻殿的兩側有出入兩個通道口,通道直深入到地下墓室內。通道的兩側將繪王重陽生平的壁畫,王重陽在金代入葬的石棺已被重新安置于墓室當中。


   重陽宮因保存條件和能力有限,至今尚有六通珍貴石碑暫時埋于地下,分別是“清陽宮記碑”、“孫志九道行碑”、“波斯文碑”、“孫德或墓碑”、“玉陽觀記碑”等。這些獨特的文物,均為元朝碑刻,是元朝短暫歷史的可貴文化補充。如“波斯文碑”之珍罕可謂鳳毛麟角,其波斯文幾乎沒有學者能完整辨識;“孫德或墓碑”為元代大家趙孟(兆頁)以隸書書就,極為少見。目前立于地面上的34通金元時期碑刻,也全是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如元朝6個皇帝敕書的圣旨碑,皆為蒙漢文合寫;另兩通趙孟書碑“大元敕藏御服碑”、“皇源孫真人道行碑”也是罕見的楷書珍品;王重陽手書的“無夢令碑”更是全真祖師絕妙的手書真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