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重陽宮——道教全真祖庭
收藏本站
在線咨詢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五 :8:30-17:00
周六至周日 :8:00-17:30
 聯系方式
陳道長:029—84906200

龍門洞道士自耕12畝地 種糧食蔬菜自給自足

 二維碼


點擊視頻 鳳凰衛視2015年01月14日

核心提示:按照古籍描述,仙山上,樓臺亭觀都由金玉建造,飛禽走獸一色純凈白毛,珍珠寶石之樹遍地叢生。有壯如羊,長著四支角的怪獸;有壯如蜂,大如鴛鴦的鳥,珍奇動物各自成群,仙芝靈草就像種的水稻一樣,豐盛的瓜果吃了可以長生不老。澗水如蜜漿,氣候祥和,木葉芳香,住在其中的仙人則有數十萬之多。


鳳凰衛視1月13日《鳳凰大視野》,以下為文字實錄:


鄭浩(主持人):美國人比爾·波特在《空谷幽蘭》一書中記錄了在當年老子講經的樓觀臺拜訪了中國最受尊敬的大師之一任法融道長的一次談話。任道長告訴他,附近一位隱士在96歲時候證得真果,而另一位道士是在140歲時羽化登仙。他還告訴比爾·波特,自己曾在陜西全真派祖庭龍門洞修行3年,學會靜心。對于普通人而言,重要的是要過一種合乎正道的生活,這比形式上的出家更為重要。而修行者的生活修行方式和老子時代一樣,從來沒有改變過。今天,我們帶大家去任道長當年修行過的龍門洞,看一看記載中丘處機得道的這一修行場所,今天道士們在怎樣的修行。


孟至嶺(道長):進山就有進山的本領,沒有這個本領不敢進山。你沒這個本領進山,你也不會修道,那就盲修瞎練,一輩子還是個凡夫俗子。進山以前,得有具備各種各樣的本領。雖然這個時候他還沒有道,所以他要訪道。他訪道的過程當中,他就要把自己武裝成一個正規的戰士了。進山的時候,他就開始正式修道了。


解說:北京白云觀,中國道教全真第一叢林。道長孟至嶺已經在此生活了七年,他被中國道教協會聘任在道學院擔任老師。習慣城市嘈雜的人,在白云觀能得片刻安寧。但孟道長更喜歡自己在山中修行的狀態。


孟至嶺:當你沒有這個抵抗世俗的功能,我們把這個叫做塵,紅塵的塵。你沒有抵抗世塵的功能的時候,就陷入到塵里頭,你馬上就是個塵。所以呢他必須得在一個相對山里那種寂靜的環境下,外邊對他沒有任何干擾,他這個時候好修自身。


解說:按照古籍描述,仙山上,樓臺亭觀都由金玉建造,飛禽走獸一色純凈白毛,珍珠寶石之樹遍地叢生。有壯如羊,長著四支角的怪獸;有壯如蜂,大如鴛鴦的鳥,珍奇動物各自成群,仙芝靈草就像種的水稻一樣,豐盛的瓜果吃了可以長生不老。澗水如蜜漿,氣候祥和,木葉芳香,住在其中的仙人則有數十萬之多。


龍門洞道士生活簡樸 香火錢財用于擴建道觀


朱法友(道長):火小,你說小啊,早上喝茶,吃饃,一頓飯。


解說:這是這所著名道院的監院朱法友。龍門洞道院的道士們正在享用茶水加烤饃做成的早餐。此時,道長們已經度過了一天最重要的修行時光。


朱法友:我在這里七年吧,七年才給我戴帽子。因為我這個性格不好,年輕的時候還性格不好,還脾氣大。那老師父本來你沒有錯誤,他都給你故意找些事磨你。有時候你每到吃飯的時候,就喊你走。這里又沒有你的啥,你走開。當個道士得三年半。


解說:朱道長17歲以童身出家修道,如今已過去五十多年。2003年,他成為龍門派第29代傳人,主持著這全真教龍門派祖庭的內外事務。中國西北的大山巍峨死雄奇,龍門洞就隱藏于昆侖山和秦嶺山脈銜接的龍門山中。兩山像巨龍交會,給這里帶來祥瑞氣象,是道家向往之地。在外人看來,龍門洞道士的生活更像普通農民,冬季的龍門洞非常寒冷,道士們每天要自己燒炕,燃料是收集的樹葉、牛糞或者羊糞。這項工作極為繁瑣,但他們認為像燒炕、做飯乃至縫縫補補都是一個修道人必須掌握的生活技能,這其中的辛苦正是他們修行的臺階。


朱法友:每天早上起來,五點鐘大殿門口就要鐘響了,鐘響了在廟里就是開靜了。開靜五點鐘,一開靜,任何人都要起來了。起來洗臉梳頭活動一下,到五點半就開始燒香了。


解說:龍門洞道士們一天的生活從此開始。


朱法友:晚上的話,到八點鐘就止靜了。八點止靜就不允許竄寮了。像比如你到我這個房間說一下話,拉閑都不行了,各回丹房去了。


解說:朱道長持戒嚴格,這里的道士必須嚴格按照規定時間起居,否則必須離開道院。朱法友接掌道院已經十年了,十年間社會經濟發生巨大變化。過去,來道院還愿的人更多是捐牛、羊、雞等家禽家畜,而現在,更多人是捐錢。因為香火旺盛,深山中的龍門洞也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但道士們堅持儉樸生活,因此多余的錢可以用來擴建道院。弘道也是作為修行人積攢福德的方式。如今,在朱法友的主持下,龍門洞的建筑規模已經超過了它歷史上最為鼎盛的時期。


朱法友:自生自養,不拿十方賬債,就是這樣。十方賬債想必你一天,自己不搞些生活,十方來的錢財,十方省下的是為了修建廟宇,我們不受十方供養。十方供養,十方來錢財,香火布施要花到廟上搞修建啊、廟上置點家產。


解說:修德為道家看重,朱法友也以其高尚的品格受到道院內外的尊重。2000年左右,他的師父田嗣舜道長患肺結核,三年間他衣不解帶床前伺候,直到師父駕鶴西去。道院中多位老道長病重期間,都得他精心照料。除了有致力于修行的真道士,龍門洞的引人之處還有這崖壁巖洞中的廟宇。這是西北最大的懸空道觀群,亭臺樓閣斗拱架出,鑿空支撐。洞與洞,殿與殿之間僅有索梯、棧道連接。相傳,這山中共有36個洞,依其特征或經歷的仙家而得名。如青霞洞、水簾洞、通天洞,又如邱祖洞、雷祖洞、湘子洞,有的洞在峭壁之間,有的深不見底,都是歷代隱修大德的閉關修煉之處。相傳,道教祖師邱長春就是在此隱居時得以悟道。


郭理周(道長):洞天就出神仙,五百年要出神仙。修道的地方不能圖繁華、享受,這就叫洞天,名山洞府。


解說:冬季是龍門洞最艱苦的季節,寒冷、物資匱乏,郭道長在此出家也二十多年了。修行生活讓他一直笑口常開。在他看來,得道就是追求長壽,龍門洞是個得道的好地方。


郭理周:要修道的來說就是要進入名山洞府,這是修道的地方。你到小山場修道,就沒有道。有道它有那個山精水怪,它就把你荒唐你,你也搞不成。這地方有神正,護法正,你有點修行,這個道味兒神就護持你。有的地方這個邪魔外道它就荒唐你,你有一點道氣它就把你就要荒唐了。就是這樣的。


解說:道家認為,人可以活超過120歲,道士們修行的目的就是所謂“長生久視”。也就是通過修煉,實現肉體上的長生和精神上的不死。


孟至嶺:丹功的第一步,在這個命上的第一步就是先要把這一個消耗濁精的這個通道給堵死。實際上那個通道我們叫陽關,把陽關給堵死,再返回到元氣,那么它就沒有元精了。這一步一步實際上是往先天返,這一部分叫煉精花氣,練氣化神。神呢是從心上入手,把心控制住,往回返。當最后返回到先天的性和命的時候,這兩個再合在一起,這就是我們原本的道。那么這就叫道家的這就是性命雙修的功夫。


揭秘道教仙丹秘方:15份鉛6份水銀6份炭


解說:在北京白云觀,孟至嶺依然每天堅持打坐兩小時。他認為對一個修道者來說,天下沒有比打坐更重要的事情,這是修煉內丹的功夫。在道家還有一種神秘的東西,仙丹。孟至嶺說他十多年前在山中修行時也制作過。


孟至嶺:我那些年弄的最多就是炮制黃精,黃精還是很講究。離老百姓近的這些山區不采,離老百姓很遠的懸崖上,長期見不到人煙的地方去采黃精。它還在于你炮制的到位不到位,到位了,它能幫助你這個氣更清、清濁,能幫助你生氣。


解說:這是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丹臺春曉圖》,由明代畫文伯仁繪制。它描繪了一位老道在世外桃源般的洞天勝境,虔誠地冶煉金丹的情景。根據《周易參同契》的記載,煉制一份丹藥需要15份金屬鉛、6份水銀,用6份炭,先文火后武火,晝夜查看,注意調節溫度,直到丹鼎上部出現了紅色的合成物,丹就煉成了。中國傳統文化最神秘的一部分就在這煉丹爐里?,F代道士已經不再修煉外丹,隨著一代代修行者對身體的進一步探索,用外丹來輔助修行的方式在實踐中已經沒有太大作用。修煉內丹已經有非常成熟的方法,就是把一個正在打坐的人體比喻為煉丹的爐子,精氣神是煉丹的輔助藥物,也就相當于煉外丹時的汞和鉛。這幅清代的《內經圖》現收藏于中國醫歷史博物館,它描述了修煉時內煉精氣神而致的各種變化圖景。在每一個修煉步驟配以形象的圖畫和文化說明,形象而生動。


孟至嶺:老牛耕地種金錢嘛,就是說你先種,先種下這個寶貴的種子,尋找自己身上的寶貴的東西,往這個地方聚,實際上開始就往丹田聚嘛。它只要這個力量足了,它滿了,它能產生一定的就叫是能量嘛,它就要,它就要找它原來的先天的路。先天的路就順著回去到會陰,就往后走。通到這頂上,又畫了一個東西,叫夾脊關。然后過了這個關口又是又很通,最重要的是脖子后邊這一個叫玉枕關。玉枕關那地方你想再往上就是山頭,就更難了,更覺險地,更危險的地方。到頂上那個泥丸宮,泥丸宮是匯百神的地方,它那是個必經之路。那些東西都是山區,用那些來一個是表明它的艱難。它從這個地方下來,下來這個地方,有一關口叫中宮,有一個宮。從這個地方有個絳宮,再回到丹田。通過這個回到丹田以后,再從半天里頭再溫養再練,它又發作,發作,發出起來就是這是一個無限循環的這么一個。


解說:多年前在深山修行,孟道長自己動手搭了一個茅棚。剛安頓下來,突然發現旁邊有很多洞。


孟至嶺:我那個門前有很多個洞,有十幾個洞,每個洞里頭都有很多條蛇。這種蛇有幾個類型,你比如說咱們知道學名的有一種叫蝮蛇,那是很有毒的。但是比蝮蛇更毒的我不知道它的學名,當地老百姓叫野雞脖子,這個翠綠色的蛇,脖子上是血紅色的。那個蛇是和跟,它和跟是不照面的,它遠遠地看到人就跑了。


解說:在道家的信仰體系中,天地間生靈平等,都可修道,并且可以用靈性彼此感知。


孟至嶺:在我那個地方,它出來以后就盤在那個地方,曬太陽,天天出來曬太陽,各種蛇都出來。有長托著的、平躺著的,有彎彎曲曲的,很多都是盤一圈,然后它的腦袋在中間,就這樣趴著的。我呢,有時候就在這里劈柴,劈那些木頭,伐下來的死樹,截成一節一節的,在那劈,一劈,它就一兩瓣,咕嚕咕嚕一下滾到它那去了。它就一驚,把腦袋抬起來了,然后眼睛嗒吧嗒吧看我,然后我說沒事沒事。


解說:孟道長與蛇的故事在普通人看來分外神奇,但道士們相信這是修行中的正?,F象。在道家諸多門派的煉丹方法中,龍門派丹法非常有名,龍門洞道院正是這一派的祖庭。監院朱法友在丹功修煉上也深得師父真傳。但一個修行者是不是得了道,外人看不出來。而得道的人自己也不會向外人講。謙遜的朱道長并不講他的修行體驗。實際上,各派丹功都有其共通之處。


朱法友:我也是下苦功,咱是聽老師傅講的是,聽得是七前八后的,也沒有跟你說得多么完整,說不來,說不上。練功我跟你說了嘛,打坐的時候要把自己忘掉,排除心里一切私心雜念。自己忘掉,好像自己死了的一樣,好像離了人世間,什么都沒有。無為是個啥?什么都沒有了,這個境界。你這個氣了,你這個精,煉你這個氣,閉目養神,你這個氣要把你這個精慢慢融化了,不能走。你修行不好的話,有時候走了身子。


龍門洞道士自耕12畝地 種糧食蔬菜自給自足


解說:龍門洞秉承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對道教提出的“宮觀自養”政策。在山中經營著十二畝地,種植蔬菜、玉米、紅薯、小米等,基本能實現自給自足。如今,朱道長仍然堅持帶領道士們親自耕種。


記者:這叫什么菜???


朱法友:苦芹嘛。


解說:在嶗山,我們拍攝了一個道士標準的一天起居生活。一室一床兩盞,起床、打坐、梳頭、穿衣、上香,簡單而日復一日。但在修行人看來,舉止之間都是修煉。清靜簡單的生活甚至艱苦的磨煉,更有利于讓人摒棄外物的干擾,接近天道,回歸本性,達到天人合一。


孟至嶺:當你主動的去你有方法去受那個苦,那個苦就是臺階,就變成了臺階。你那個苦你要不知道能不能降服它,那個難也不知道能不能克服它,你就只管,不管那些,一點一點最后終于降服了。降服了這一種難,這一種苦,再找高層次的。所以從這個理論上講,最終你所有的苦和難都沒有了,走遍天下就也沒有障礙了。他是個心性上的升華。先把心降服住,不讓它亂動,不讓它再有貪欲,不讓它再有別的一些念頭,這叫降心?;跃褪前巡皇悄惚緛硭械?,不是你本然的東西全都扔掉。所以他就這個里頭有一個渠道,其中之一就是用苦來磨。所以自古以來的那個修行人沒有一個不是從苦中出來的。


解說:這些莊稼不打農藥,因為是親手創造,道士們都十分珍惜。7月,收割小麥,道士們也進入農忙時節。在龍門洞的道士們看來,與城里人和村里人不同,自己是山里人,得按照山里人的方式生活。他們不燒煤,每天早上上山尋找枯枝和被雷擊折斷的樹木,然后劈柴做飯。十幾個道士除了每天固定的修行功課,在準備吃飯這件事上還要投入很多精力。和大多數中國北方人一樣,面食是龍門洞道士們的主食,偶爾吃小米或者土豆,菜則很少。這些食物都來自自己的耕種,粗茶淡飯,以吃飽為標準。吃飯時,最重要的是節儉,碗中不能有剩飯。朱道長每頓飯吃完,都要把碗添干凈。


朱法友:我在賓館里,有時候開會看見那個浪費啊,我覺得受不了。我一般盡量不愿意去賓館里吃飯去,我一看見心里不舒服,我覺得是造孽呀。前年這里有可能是這西安這個城市上來,他肚子餓了,要吃飯了。要了一碗面要吃不完了,一下倒在我們灶房門口啊,摞了一摞子柴,一下倒在樹上,倒在柴摞上,面條掛得一條一條的。我跟灶房說,我說以后這一種人來,不要給他吃飯。我跑到柴摞上撿了菜,拿過來,我自己吃。


解說:入冬,龍門洞道士按慣例腌制酸菜,這些菜將成為他們未來半年的重要食物。要過年了,龍門洞的道士們要對道觀進行大清掃。在他們看來,人要過年,天上的神仙也要過年。因此,這一項清掃工作甚至比打掃自己的房間更為重要。每一個道士都要參與其中,仔細而虔誠。這些,都是道士們去往神仙世界必須經歷的修行功課。


任法融(道長):要節儉自己的情欲,不要利欲熏心,不要看到社會上當前的一切物欲橫流,我們也是順于凡逆于仙,和凡人一樣,我們也貪欲之心過旺。我給大家簡單說個例子,人的欲望是沒有窮盡的,道教稱欲海,人鉆到欲海里就不得出來了。什么是個滿足???什么都不能滿足。我在前年到深圳去見了一個老板,這個老板看起來有些錢財,積累了一些資金,估計不是幾個億的問題,幾百個億。有九個老婆,九幢別墅,那你說他能滿足嗎?他還不滿足。這個欲望之心你看欲海啊,你看莊子講的說“人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比说挠菦]有窮盡的,你的生命是有限度的。你用有限度的生命而為了欲望,是滿足不了它的。所以各位道友注意,人間社會啊,禍患都是由欲望、貪心而惹起來的。就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