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重陽宮——道教全真祖庭
收藏本站
在線咨詢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五 :8:30-17:00
周六至周日 :8:00-17:30
 聯系方式
陳道長:029—84906200

中國道教協會咨議委員會主席任法融道長

 二維碼

來源:道教之音  時間:2015-11-09    



2015年1月16日,中國道教協會八屆十次會長會議在北京召開


任法融,原籍甘肅天水縣,生于1936年6月。家中世代務農,家境貧寒,幼年喪父,弟兄3人,任法融為最小者。其外祖父為清末秀才,頗精儒學,以教學為生,其父在外祖父教育影響下,亦通讀儒家四書,并常閱讀佛、道教經典書籍。1943年任法融7歲時入鄉塾讀書,1950年14歲時因家庭生計困難而廢學,在家習農事并從其慈母課讀儒家四書,身體漸成長,文化涵養亦漸增長。


1952年3月,年已19歲的任法融到陜西隴縣道教宮觀“龍門洞”游覽,見這里山清水秀,環境幽美,又聽說元代的著名道士丘處機(長春)曾在這里修煉得道,心頗慕之,因而在山中盤桓數日。當時龍門洞常住有二十多位道士,任法融見他們個個樸素善良,勤于道家修煉,便請得該觀監院同意留居,每日隨道眾干農活,閑暇時便借閱道書。漸讀便漸對道教產生信念,與道教結下不解之緣。爾后,正式入道,拜全真龍門正宗廿八代玄裔王嗣林道長為師,隨師學道。王嗣林道長擅長齋醮法事經韻,精通道教科儀,任法融雖從師學經韻,但卻不愿終生作經懺道士。他認為,經韻是誦經的表達儀式,只是闡道宣傳的外表形式,而道教的精神實質,一是修真體道延年益壽,二是窮宇宙造化之源,明萬類消長之理,既有哲理性,又有實用性,不但對己身有益,而且對人類幸福、社會穩定、天下太平都有積極作用。因此,他雖習經韻但不重經韻,而是把主要精力用在讀道書、研道意。從1955年至1958年(1958年曾參加全國民主青年代表會議,為陜西省青年代表)這3年中,他利用農作之暇,細讀《道德》、《南華》、《四品》、《陰符》、《素書》等道教經書,自感獲益不淺。

1957年冬,任法融拜別師父,離開隴縣龍門洞,到陜西周至縣樓觀臺道院掛單。當時樓觀臺總理為梁宗和道長,頗諳儒、道經籍,贊揚任法融讀了不少書,但還必須精讀儒家五經,以打好治學的基礎。于是任法融認梁宗和道長為師,在梁道長指導下,認真學習了《左傳》、《尚書》、《易經》。在習儒學6年之后,任法融覺得儒學雖然淵博,但道教徒還是對博大宏深的《道德經》感到親切。從1964年至1966年,任法融認真閱讀《道藏精華錄》中所載60余家高人對《道德經》的注釋,這使他大為開闊了知識的視野,深化了對《道德》的理解。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樓觀臺道教徒受沖擊,大部分殿堂、園林被文管、園林部門占住,大部分道教徒被遣散。任法融時年31歲,仍堅持在樓觀臺,與道眾墾荒種地謀生。在十年浩劫中,他們的生活十分困難,處境十分危險,但任法融處險不驚,遇難不悲,心胸豁達,信仰虔誠,一直沒有放棄對《道德經》的研究;通過十年浩劫,他更領略了世事之艱苦,人生之困苦,從而更深地豁然徹悟《道德》的深玄妙理。于是他下定決心,要用道教義理重新注釋《道德經》。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和政府撥亂反正,認真貫徹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陜西樓觀臺又重歸道教自己管理。1980年,任法融擔負起了募籌資金,招工維修樓觀臺的責任。在爾后的5年中,他工作十分繁忙,但他依然利用間暇之時,注釋《道德經》。相傳樓觀臺為道教圣地,老子曾在此講授《道德經》。樓觀臺古遺有石刻《道德經》,稱之為“樓正本”,是此書的一種著名版本。任法融道長便是以此為底本,從事注釋。5年間,注寫三遍,約40萬字,1986年又刻意求精,重新改寫,1987年冬脫稿,篇幅10萬字,1988年由陜西三秦出版社發行。據該書“內容提要”介紹說:“任法融道長用數千年來道家真傳的正統觀點注釋了‘樓正本’《道德經》?!薄肮P者用無極圖和太極圖從縱橫兩個方面、微觀宏觀兩個領域對《道德經》的基本思想作了高度的概括,對老子的自然觀、人生觀、社會觀(尤其是宇宙論、養生論和政治論)之玄理奧義作了深入淺出、與眾不同的解釋?!贝藭奶厣?,就在于作者是一位虔誠的全真派教徒,他用道教義理及虔誠信仰的情感來注釋《道德經》。欲知道教徒如何看待和理解《道德經》,就請看此注釋本。

任法融喜讀道書,且勤于著述,至今已完成4種。一為《道德經釋義》,10萬字,1988年三秦出版社出版;二為《太上老君養生十四字訣》,2萬字,1986年《中國道教》創刊號發表;三為《黃帝陰符經·黃石公素書釋義》,10萬字,已出版;四為《周易參同契釋義》,10萬字,已出版。

任法融不僅是一位道教界的學者,而且是一位干練的道觀監院,自從1984年被樓觀臺道眾推選為監院后,每天忙于管理宮觀事務、進行正常宗教活動、依法與占住宮觀殿堂房舍的部門交涉落實政策,培養新入道的年輕道教徒,帶領道眾從事農業生產以謀自養,接待港澳臺及國際著名人士來訪等等,諸事紛繁,心力均勞。任法融道長任勞任怨,全力以赴,辦事胸有成竹,井井有條,不幾年便使古樓觀恢復了原來的風貌,成為道教宮觀中道風蔚然的楷模。

由于他一貫愛國愛教,信仰虔誠,作風樸素,辦事干練,而且是當今道教界中少有的學者之一,故而他在周至縣、陜西省乃至全國道教界中享有良好聲譽,受到道教界人士的擁戴,1985年被選拔為周至縣政協常委員;1986年被推選為第四屆中國道協常務理事,同年陜西省道教協會成立被推選為會長;1988年任陜西省政協常委,1990年被選為周至縣政協副主席;1992年3月,中國道協召開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被推選為中國道協常務理事,并任中國道教學院副院長。2005年當選為中國道教協會第七屆會長,同年兼任中國道教學院院長。于2010年6月當選為中國道教協會第八屆會長。第8-10屆全國政協委員;10屆全國政協民宗委副主任。第11屆全國政協常委。2015年6月中國道教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國道教協會咨議委員會主席?!?/span>


任法融書法,藝術文如其人,字亦如其人。人的本質意識決定其言語行為。同樣,書家的道德修養支使其運筆之軌跡,構字之骨架,結體之布局,墨跡之濃淡。任道長之書作,可透視出他寬闊的胸懷,施善于眾,普濟蒼生的道德理念,對天地萬物的深知卓識,對人世是非善惡的體察關照。

欣賞任道長書法作品之深邃含義,漸漸地便可借以理悟任道長關于“道”的特征要義。

“虛無”。一張白紙謂之“無”,胸中之氣為之“虛”,其靈虛之氣,一旦醞釀成形,發之于筆端,落之于紙上,便成為真真切切的帶著精氣神的書作。此所謂虛中蘊實,實源于虛,虛實相生是也?!白匀弧?、“純粹”、“素樸”、“平易”。無論詩文書畫皆為作者感情之自然流露,它應是獨一篤厚,純一不雜的,不可動輒便想成名成家,獲獎得利。鄙人多有體驗,為文作書時若心存雜念刻意而求,其作品大都存有瑕疵,污垢,何談精美。而任道長心底潔凈,其詩文書作正如其名一樣,將道的玄理奧義,融匯于書法作品之中,以其純粹之心,創作出一幅幅表現素樸、平易人格的書作。

“清靜”、“恬淡”。翠竹環繞,碧樹掩映,仙氣籠罩的樓觀臺,真乃修道養德著書立說之佳境。聆聽道長宏論,靠近書案觀其揮毫潑墨,方知曉道長內心之清靜,處世之恬淡,這種氣度,付之于筆端,其墨寶當然皆為極品。

“無為”。道家有論:“無為而大有為”。作為道學大師的任法融其做書乃無為而又有為,無為而作,有為而用。其品多為饋贈之禮,而遇見刻意有為之求者,往往要收取不菲之潤筆費,以之用于道家事業的發展,彌補濟生施舍經費之不足,此所謂以“無為”之心成大為之事。

“柔弱”、“不爭”。說到德,《書· 洪范》云:“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柔克”。品賞任道長的書作,可清楚地參悟出其正直的品質,平易近人,為人循循善誘柔弱而暗含剛強的性格,以此貫之于筆墨,其態勢,大氣磅礴;其用筆,虛實相生;其墨色,濃淡相宜;其節奏,疏密相間;其結構,相讓不爭;其韻律,剛柔相濟。這些不正是道德經精神內涵的外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