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重陽宮——道教全真祖庭
收藏本站
在線咨詢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五 :8:30-17:00
周六至周日 :8:00-17:30
 聯系方式
陳道長:029—84906200

丁常云:當代道教徒亟需提高自身修養

 二維碼

  來源:中國民族報 2015年3月3日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貫徹落實,中國道教出現了半個世紀以來從未有過的生動局面:各地道觀修復開放,道教活動得到恢復,道教人才得到培養,道教發展進入近百年來最好的時期。


  然而,由于歷史等諸多原因,道門不注重戒律建設、信仰建設,又缺乏自身修持,道門內部開始出現嚴重的“世俗化”傾向,具體表現為“信仰淡化,戒律松弛”和“教風不正”等不良現象,甚至有的還出現“爭名逐利、拉幫結派”等不良行為,嚴重影響了道教的形象,敗壞了道教的聲譽,制約了道教的發展。


  當前道教存在的這些問題,其內在根源還是當代道教徒的自身修養問題。重塑道教的社會形象,保持道教信仰的神圣性,需要大力加強信仰建設和戒律建設,通過純正信仰、持守規戒,廣大道教教職人員才能真正成為有道之士。


  堅定信仰,始終保持道教信仰的神圣性。當前道教的主要問題就是信仰建設問題。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王作安曾明確指出,宗教教職人員隊伍中出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比如信仰淡薄、戒律松弛、不重修行、貪圖享樂、借教斂財、爭名逐利、自我吹噓、弄虛作假等現象,在各個宗教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加強引導、教育和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糾正。


  信仰淡化自然就失去宗教自身的約束力。道教界必須大力加強信仰建設,把信仰作為當代道教徒修養的最主要內容來抓。倡導學習教義思想,研讀和學習道經,從教義思想和經典中接受熏陶,不斷提升信仰素質。強調學道、信道和奉道,不斷提升敬畏和崇拜。開展學道、信道和奉道的討論,使道教徒明白學道、信道,最終是要奉道,認識到對于“道”的崇拜和追求,對于道教神靈的信奉和敬畏,對于道教事業的無限奉獻,就是對于道教的虔誠的信仰。道經稱:“人行大道,號曰道士”,道教徒要嚴格按照“道”身體力行。


  持守規戒,始終保持道教戒律的嚴肅性。規戒是規范道教徒宗教行為的警戒條文,也是道教徒修養的重要內容。今天的道教戒律可謂“先天不足,后天失調”。所謂“先天不足”,就是指正一道派自明代張宇初《道門十規》以后,就很少有完整的道教戒律;“后天失調”是指近現代以來道教徒忽視道教戒律的建設。戒律,歷來就是道教加強自身建設、振興發展的重要抓手,因此需要花大力氣來加強規戒建設,完善道門規戒,建立一套適應現代社會的道教規戒,肅穆道儀,端正教風。


  注重品德修養,始終保持道教隊伍的純潔性。道教徒肩負著道教發展的歷史使命,肩負著教化引導信眾的時代重任,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學造詣和品德修養,保持道教隊伍的純潔性。所謂“道學造詣”,就是道教知識、科儀修持或者宮觀管理,都要精通。所謂“品德修養”,就是要有較高的宗教修持和道德修養。道經里所謂“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要求道教徒始終保持一種慈悲濟世的胸懷,明白名利財物皆身外之物,摒棄名利之繩索,以道德為務;儉約、不造作、不妄為,清凈、自然、無為,修道之人要有一顆清心寡欲、無為和靜之心;謙下、不爭,始終保持一種平和心態,超然物外,順其自然,處之泰然。


  樹立良好形象,始終保持道教教風的淳樸性。隨著我國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全面貫徹落實,信教人數也在逐年增加,道教徒在信教群眾心目中的地位也隨之逐步提高,受人尊敬,由此信教群眾對道教徒形象的要求也更高、更嚴。在信教群眾的心目中,道教徒是道教文化的傳播者、道教信仰的捍衛者、開示者,應當儀態端莊、仙風道骨、持守規戒、慈悲濟世,始終保持道教教風的淳樸性。


  總之,當代道教徒的修養問題是當前道門自身建設的重要問題。不斷提高自身修養,道教事業才能得到健康發展。

————————————————

  丁常云道長


  生于1964年10月,原籍江蘇省句容市原葛村鎮。碩士研究生學歷。1986年3月入道教正一派,師從陳鼎昌道長。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道協副會長、上海市浦東新區道協會長、上海市政協委員、中國宗教學會理事,中國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理事,《上海道教》雜志主編、浦東新區政協常委、上海欽賜仰殿管委會主任等。2015年6月當選中國道教協會咨議委員會副主席。

  著作有《弘道揚善---道教倫理及其現代價值》,《太上感應篇注釋》等。合著《欽賜仰殿與東岳信仰》,《當代中國宗教禁忌》,《十大道士》,《呂祖無極寶懺注》等。參加編著《上海宗教志》,《宗教鉤沉》,《中華道教大辭典》,《中國學術名著提要》宗教卷等。主編《浦東道教音樂集成》,《浦東道教年鑒》等。撰寫道教學研究論文80余篇。